六、李朝正祖

六、李朝正祖

(一)生平

李朝正祖(1752—1800),李朝第22代国王。名祘,字亨运,号弘斋。在位时,奖励儒学,喜好文学。著有《弘斋全书》《日得录》,编辑《诗观义例》《杜律分韵》《陆律分韵》。1776年继王位。

1800年,逝世,在位24年,终年48岁。

(二)代表作《日得录》

《日得录》共18卷,涉及文学的有5卷。

1.李朝正祖喜爱中国诗,编辑《诗观义例》,内收中国历代诗人之诗作,共560卷。

《日得录》对此有详细记载:

予于万机之暇,唯以经史翰墨自娱。近又就历代诸诗蒐辑为一部,全书凡例规模,今已就绪。盖上溯三百篇,中历先秦汉魏,下迄唐宋明。自风谣雅颂,大家名家,正始正变,羽翼旁流,以及于金陵之诸子,雪楼之七家,无不俱收并蓄,广加集成,为五百余卷。……

亲撰义例曰:《诗经》风、雅、颂三百十一篇,笙诗之无词者为六篇,此则阙而不录,凡六卷。逸诗武王、穆王、祭公谋父与阙名之作共七十首,为一卷。古逸自黄帝、宁封子,下至屠门高、百里奚妻八十七人,并歌谣轶词为三百八十四首,凡四卷。两汉至蜀汉二十七人而五十四首,为一卷。魏二十八人而二百八十二首,吴二人而四首,凡二卷。晋一百三人而五百三十六首,凡五卷。宋四十三人而四百九十三首,凡五卷,齐三十三人而三百二十首,凡二卷,梁一百五十五人而一千八百六十七首,凡十三卷。陈七十三人而五百五十二首,凡四卷。北魏二十四人而四十三首,北齐二十二人而七十一首,为一卷。北周十三人而三百二十五首,凡三卷。隋八十七人而三百三十七首,凡三卷。汉魏至隋失名之诗五百五十二首,各以时代附载。共为古诗五十卷,而录诗六千一百七十七首。诗至于有唐而可谓大盛,上下三百年之间,作者名家,磊落可数者,盖累百有余。……共为唐诗一百二十七卷,录诗一万六千四百五十首。宋诗盖能变化于唐,而以其所自得者出之,所谓毛皮尽落,精神独存者也。……宋诗之观,至此而亦稍备,共为一百九十七卷,录诗二万七千六百四十七首。……全诗十卷,录诗二万五千七百七十七首。凡《诗观》之录诗七万七千二十八首,而为五百六十卷,诚壮观也已。

2.评论中国诗人杜甫、陆游之诗

唐之杜律,宋之陆律,即律家之大匠。况少陵稷契之志,放翁春秋之笔,千载之下,使人激仰,不可但以诗道言;……或以陆诗之太圆熟雌黄之,而予之所取,政在圆熟。

陆游诗多为今人所不取,而予则酷好之。盖其词意之忠厚敦实,近我国人声气。而其人平生所秉,又是尊王攘夷之义也。

3.评论中国唐代诗人之诗

王勃命辞赡缛,属对精切。杨炯思如悬河,酌之不竭。卢照邻之悲壮顿挫,骆宾王之尤工五言,此其并驱于子安、盈川也。陈子昂承徐、庾骈俪靡曼之余,制颓波而归雅正。李峤富于才思,文章为一时之取法。沈佺期、宋之问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比肩》之语,可见时人之推崇。杜审言其自语曰:“吾文章合得屈宋作衙官。”世讥矜诞,而即其自负,则盖如此。张说、苏颋、燕、许大手笔,能鸣国家之盛。张九龄风度蕴藉,人谓仙鹤下人间,而诗亦如其为人。王维秀词雅调,意新理惬,诗中有画。孟浩然伫兴而作,超然独妙,气象清远,采秀内映。李白上薄曹、刘,下凌沈、鲍,纵逸跌宕,若无法度而从容于法度之中,飘飘凌云,信乎其为谪仙人。杜甫浑浩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谓之诗史,不亦宜乎?若有词气风调之光滔万丈,具有古人之定论。贾至素推馆阁之哲匠。高适以气质自高。岑参清切孤秀,多出佳境。李颀沉郁抑扬,神情俱诣。储光羲淡而远、幽而雅,洵为王、孟流亚。王昌龄绪密而思清。钱起理致赡远。刘长卿五言长城,几呼宋玉为老兵。常建通衢野径,终归大道。韦应物闲淡简远,居然陶潜之遗韵。韩翃兴致繁富,一篇一咏,人所共珍。卢纶妙语透彻。韩愈骋驾气势,汪洋大肆,如金鸱擘海,铁骢跑埒。柳宗元下笔创思,与古为侔,精裁密致,灿若珠贝。刘禹锡锋颖森然,若剑花星芒。张籍长于乐府,忒多警隽。卢仝之险,李贺之诡,俱极诗家之变,取之者乃以备众体也。白居易叙情铺事,直写胸臆,委曲浓畅,可许以达观旷韵、元稹平易明白,与香山好对唱酬之手。杜牧清励豪迈,词辄可讽。温庭筠艳丽清拔,尤擅神敏。李商隐造意幽深,托情微婉。许浑偶对精妍。王建缀词绮艳。唐诗之瑰观,可无外于此。若郊、岛之寒瘦,往往令人幽悄不乐。皮、陆之僻俚,晚季风气,如醇酒之罄,醨糟不足啜。

4.评论中国宋朝诗人之诗

王禹偁学李、杜而未至焉者也;首排西昆之萎弱,倡以雄深之调,其功固伟矣。林逋平淡邃美,趣向博远,辞主静正而不露刺讥。韩琦意思深长,有锻炼所不及,吟弄之间,亦见其识度。苏舜钦轩昂不羁,出于性情;超迈横绝,别有机杼。欧阳修以气格为主,而不作排奡之句,一归之于敷愉,略与其文相似。梅尧臣涵演闲远,气完力余,老而益劲。王安石得深婉不迫之趣,精严简赅,能步骤老杜。邵尧夫玩心高朋,穷诣理奥,有如繇象之辞,非深于《易》者不能读。苏轼气象洪阔,铺叙宛转,深得子美之法;然而用事太多,不免失之丰缛;即其才学之所溢也。黄庭坚会萃百家句律之长,究极历代体制之变,自成一家,为江西诗派之宗祖。但本领为禅学,不能脱苏门习气,是为沈盲之病。陈师道法严而力劲,学赡而用变,非冥搜旁引,莫窥其用心处。秦观以声韵胜,追逐而泓渟,体格高古,陈与义体物寓兴,深邃纡徐,高举横厉,上下陶、谢、韦、柳之间。范成大缛而不酿,缩而不窘,清新俊伟,当推南渡之秀。陆游记闻足以贯通,力量足以驱使,才思足以发越,气魄足以凌暴;若游者学杜甫而得其心者矣。又其忠爱之诚见乎辞者,真可谓每饭不忘,故其诗浩瀚融贯,自有神合,此其所以为大家也。……而朱夫子之中和条贯,浑涵万有,金声而玉振之者,即亦后六经之三百篇也。此皆和顺之英华,天纵之余事,有不可篇章声格论其兴观之旨也。杨万里超悟自得,逼绝境思。宋诗之观,至此而亦稍备。

5.评论中国明代诗人之诗作

刘基声容华壮,如河朔少年,充悦慷健。高启矩矱全唐,风骨秀颖,才具赡足。宋濂严整要切,能亚于其文。陈献章殊有风韵,冲淡而兼能洒脱。李东阳如陂塘秋潦,渺淡沲;而澈见底里,高步一时,为何、李倡。王守仁博学通达,诗亦秀发,如披云对月,清辉自流。李梦阳才气雄高,风骨遒利,鏖白战而拥赤帜,力追古法,能成雄霸之功。何景明清藻秀润,丰容雅泽,不作怒张之态。杨慎朗爽可喜,秾婉有余。李攀龙如苍崖古壁,周鼎商彝,奇气自不可掩。王世贞著作繁富,才敏而气俊,能使一世之人,流汗走僵。吴国伦雅炼流逸,情景相副。张居正华赡老练,足称词馆之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