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李晬光
代表作《芝峰类说》
《芝峰类说》共20卷,其中第8—14卷为诗话。刊行于1614年。
1.诗歌理论和评诗标准
李晬光诗歌理论主气骨。认为气须稳,骨须隐。主张诗应典重而豪爽,格律要雅语圆熟。
2.评论朝鲜汉诗人及其诗作
李晬光评论朝鲜汉诗人及其诗作时,亦多与中国诗进行比较。指出李朝当时汉诗诗风推崇唐诗:“我东诗人,多尚苏黄,二百年间,皆袭一套。至近世,崔庆昌、白光勋始学唐。”
①评论朴淳之诗
朴思庵仪容美皙如冰玉,诗亦清峭近唐。为远接使年仅四十五,举止端雅,天使亟称之。既免相退居永平,绝竟世事,清苦一节,老而弥邵。近世大臣,进退终始如公者少矣。
②评论崔庆昌之诗
崔庆昌、李达一时能诗者也。其诗最近唐,而但作句多袭唐人文字,或截取全句而用之。令人读之,有若读唐人诗者。故骤以为唐而喜之。然其得于天机,自运造化之功似少,若谓夺胎换骨,则恐未也。
③评论崔岦之诗
崔岦于诗好后山(中国的陈师道),常言诗须以用意为工,我国人诗无意味,所以未善也。
④评论车天辂之诗
车五山天辂,文章雄健奇壮,不事精炼,如长江巨海,愈泻而愈不穷,尤长于偶对之文。
⑤评朴訚的《题永保》诗
忠清水营水保亭为第一胜地,自古题咏甚多,惟朴訚“地如拍拍将飞翼,楼似摇摇不系蓬”一联最为脍炙。余亦有一联曰:“秋色磨清铜上下,夜光浮碧玉东西”,真所谓唐突西施。
⑥评李容斋《与金瞻赠别》诗
李容斋赠别诗曰:“老去分衿重,情多出语迟。”金校理瞻诗曰:“在生难免别,垂老最关情。”语意相似,而金尤胜矣。
⑦评杨士彦与车天辂之《月出峰》诗
语皆奇爽,未知孰胜。
⑧评李纯仁《与河应临之送人》诗
此二作俱佳,而李尤近唐。
⑨评李达与崔庆昌之诗
此二作俱佳,而崔诗末句,押傍韵部,尽可惜矣。
3.评论中国诗人及其诗作
应指出的是,李晬光的诗论的核心是尊唐。在《芝峰类说》中指出:“诗至于唐而大成”。“今成双泉汝学言:‘诗至盛唐,无以复加,虽使圣人见之,亦必称善。’余以为然。”高度推崇唐诗,积极倡导学习唐诗,并以唐诗作为评价诗之优劣标准。
在《芝峰类说》中说:“余尝赠诗,有曰:‘惟追唐李杜,不学宋陈黄。’”
①评论李白之诗
李白诗:“郎今欲渡缘何事,如此风波不可行。”余常喜诵之。
李白乐府曰:“独漉水中泥,水深不见月。不见月当可,水深行人没。”此词句法出于戏语,而有爱人之意,为可喜耳。
李白《凤凰台》诗,起结两句全袭崔颢法。第二联是寻常怀古诗,且与五言诗“古殿吴花草,深宫晋绮罗”同意。第三联视“晴川历历汉阳树”,太不侔矣。且既曰“江自流”,而又曰“二水中分”,似叠。余妄谓李白此诗,虽不作可也。
李白作《永王东巡歌》,褒扬太过。有曰:“我王楼舰轻秦汉,却似文皇欲渡辽。”又曰:“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噫!不识永王之为人,而推许如此,其志大才疏可知。迫胁之辱,夜郎之窜,盖其自取也欤!
李白《蜀道难》,《唐诗解》以为玄宗幸蜀。太白作此诗,首言蜀道之难,非天子所宜幸;末言蜀中险恶,非王者所居;盖欲乘舆速返耳。余谓此言似得。按李白《剑阁赋》曰:“送佳人兮此去,复何时兮归来。望夫君兮安极,我沉吟兮叹息。”亦此意也。
李白诗曰:“出门妻子强牵衣,问我西行几日归。来时倘佩黄金印,莫学苏秦不下机。”按“不下机”乃苏秦妻事,直谓苏秦“不下机”,则未稳。
李白《庐山瀑布》诗曰:“初惊银汉落,”又曰:“疑是银河落九天。”盖形容矣。陈抟诗曰:“银河泻落翠光岭。”石曼卿诗:“玉虹垂地色,银汉落天声。”皆袭李诗也。
杜甫《北征》诗,李白《天上白玉京》诗,韩愈《南山》诗,古今长篇中最为杰作。而反复详味,则李诗气力不及《北征》,雄浑不及《南山》,乃知尺有所短耳。
②评论杜甫之诗
李晬光在《芝峰类说》中同样尊崇杜甫,评论杜诗多达135条。
李白之乐府古诗,少陵、王维之五言律,沈、宋、王、岑之七言律,王昌龄、李白之绝句,韩、柳之杂著,左氏、班、马之叙事,庄周之寓言,屈原之赋骚,皆文章之妙也。
古人谓李白为“仙才”,李贺为“鬼才”。又谓李白为“诗圣”,杜子美为“诗史”。胡宗愈言:杜子美凡出处去就,悲欢忧乐一见于诗,读之可以知其世,故谓之“诗史”。余谓诗而为史,亦诗之变也。
杜子美送人迎养诗曰:“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江鱼入馔来。”杨用修以为此句用孟宗姜诗事,“青青”自好,“白白”近俗。韦苏州送人省觐诗云:“沃野收红稻,长江钓白鱼。”杜不如韦多矣。余谓用修所见似是,但韦诗“红稻”“白鱼”,皆是泛说,则恐不如杜之用事亲切也。
杜诗“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李白“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王荆公诗“绿搅寒芜出,红争暖树归”。此三诗皆用“归”字,而古人以荆公诗为妙甚。余谓不然,老杜巧而费力,荆公欲巧而尤穿凿,李白为近自然。
《早朝大明宫》诗,古人以岑参为第一,王维为第二,杜甫为第三,贾至为第四。余谓四诗俱绝佳,未易优劣。……大抵四诗皆用凤池,所谓和也,杜作乃用凤毛以结之,最妙。
③评论李商隐之诗
李商隐诗曰:“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鹤林玉露》以为词微而显,得风人之体。余谓寿王心事未必然矣,而强挥隐微,笔之于诗如此,非君子忠厚之意也。风人之体,岂若是乎?
李商隐《华清宫》诗:“华清恩幸古无伦,犹恐蛾眉不胜人。未免被他褒女笑,只教天子暂蒙尘。”审此诗意,则必如幽王之祸,然后为快也。虽诗格尚新,而辞旨未稳,非唐世臣子所忍道者。杜诗云:“朝廷虽无幽王祸,得不哀痛尘再蒙。”乃仁人君子之言也。
李商隐诗:“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鸣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云云,此诗世所传诵,而观其句语,不甚承接。“徒闻”与“空闻”“此生”与“此日”,亦字叠未稳。
李商隐诗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杨诚斋谓此句喻唐祚之将衰亡也。余则以为不过吟暮景耳。……唐人作诗多在有意无意间,情景宛然,而观者辄以有意求之,恐不免穿凿。
④评论王维之诗
对王维亦是推崇的,谈及王维的主要有三处。
其一,王维诗是否袭用他人诗句
《小说》云王维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文苑英华》集中句也。“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李嘉佑诗也。至以好窃人作訾之。按嘉佑乃维后辈人,维岂至于生吞活剥者乎?恐不然矣。
李晬光在《芝峰类说》中认为王诗并非抄袭他人。
其二,关于王维《早朝》诗之高下
《早朝大明宫》诗,古人以岑参为第一,王维为第二,杜甫为第三,贾至为第四。余谓四诗俱绝佳,未易优劣。……王维诗叠使衣色字,且“翠云裘”“冕旒”“衮龙”等语,似叠矣……余僭论至此,不敢质言,故着六“似”字以俟知者。
其三,关于王维之诗风
王维诗曰:“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坐看青苔色,欲上人衣来。”又“人家在仙掌,云气欲生衣”。孟浩然诗:“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皆佳,而不载本集,可惜。孟诗主于恬淡,而读王维“云气生衣”之句,令人飘飘有凌云想。
除李白、杜甫、李商隐、王维外,李晬光在《芝峰类说》中还对唐朝诗人孟浩然、王昌龄、岑参、韩昌黎、元结、刘禹锡、温庭筠、元稹、李贺、陆龟蒙等人之诗作进行评论。
除对唐代诗歌进行评论外,李晬光还对宋诗、元诗进行评论,对明诗也进行评论,但多为出使李朝的明朝使节之诗进行评论。
①评论明使董越之诗
董越天使诗:“江雨酿寒来树杪,岭云分暝落岩阿。”乃用王荆公“岭云分暝与黄昏”之句,且格律非甚高妙,而郑湖阴最喜此句,常吟咏称誉云,未可知也。
②评论明使熊化之诗
熊天使《赠馆伴李好闵》诗曰:“白岳重来访尚禽。”李公谓余曰:“未知尚禽何义也?”余按汉尚长字子平,隐居不仕,与北海禽庆俱游五岳名山,不知所终。
③评论明使刘黄裳之诗
天朝员外刘黄裳,东征时有诗曰:“鱼鞍耀朝日,貂扇引江风。”盖讥国欲以鱼皮裹鞍,冬寒以貂毛为扇也。
综上所述,《芝峰类说》中,对唐、宋、元、明诸代诗人之大量诗作进行评论,其中既有赞美和盛誉,但也有商榷和批评。这些评论至今对我国诗人和文学评论界亦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