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李宜显
(一)生平
李宜显(1669—1745),李朝文人,著有《陶谷集》。
1745年,逝世,终年76岁。
(二)代表作《陶谷杂著》
关于中国诗人诗作之评价:
唐以辞采为尚,而终和且平,绝无浮慢之态,所以去古最近。末流稍趋于下。则宋苏、陈诸公矫以气格,后又不免粗卤之病。而元人欲以华腴胜之,靡弱无力,愈离于古而莫可返。于是李、何诸子起而振之,其意非不美矣,模拟之甚,骀同优人假面,无复天真之可见。钟、谭辈厌其然,遂揭“性灵”二字以哗世率众,而尤怪僻鄙倍,无可言矣。钱虞山至比天宝入破曲,以为国运兆于此,非过论也。
此四代诗学迁变之大较也。
诗以道性情。《诗经》三百篇,虽有正变,大要不出“温柔敦厚”四字,此是千古论诗之标的也。屈原变而为《骚》,深得《三百篇》遗音。西京建安卓矣,无容议为。下及陶、谢、江、鲍,又皆一时之杰然者。至唐益精炼,众体克备,而杜陵集大成,此又诗家正脉然也。为诗而偭此矩则,不可谓之诗矣。宋人虽自出机杼,亦各不失其性情,犹有真意之洋溢者。至于明人,浮慕三百篇汉魏,鄙夷唐以下,而究其所成就,正如仲默所谓古人影子,不能自道出胸中事。吟咀数三,索然无意味。以余揆之,反不如宋也。譬之则《三百篇》、《楚辞》、汉魏以至盛唐李、杜诸公,其才虽有等差,而皆是玉也。玉亦有品之高下故也。宋则珉也,明则水晶琉璃之属也。
宋诗门户甚繁,而黄、陈专学老杜,以苍健为主。其中简斋语深而意平,不比鲁直之崚嶒,无己之枯涩,可以学之无弊,余最喜之。放翁如唐之乐天、明之元美,真空门所谓广大教化主,非学富不可能也。朱夫子于诗亦一意诠,古选体诸作俱佳。《斋居感兴》以梓潼之高调,发洙泗之妙旨,诚千古所未有;余窃爱好,常常吟诵焉。
明诗虽众体迭出,要其格律无甚迥绝。称大家者有四:信阳温雅美好,有姑射仙人之姿,而气短神弱,无耸健之格。北地沉鸷雄拔,有山西老将之风,而心粗材驳,欠平和之致。太仓极富博,而有患多之病。历下极轩爽,而有使气之累。一变而为徐、袁,再变而为钟、谭,转入于鼠穴蚓窍,而国运随之,无可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