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金昌协
代表作《农岩杂识》
诗话《农岩杂识》共4卷,载于《农岩集》中。
1.诗歌理论
余谓诗者,性情之物也。惟深于天机者能之。苟以龌龊颠冥之夫,而徒区区于声病格律,掏擢胃肾,雕锼见工,而自命以诗人,此岂复有真诗也哉。
诗者,性情之发,而天机之动也。唐人诗有得于此,故无论初、盛、中、晚,大抵皆近自然。
2.坚持宗唐的原则
明人称诗,动言汉、魏、盛唐。汉、魏固远矣,其所谓唐者,亦非唐也。余尝谓唐诗之难,不难于奇俊、爽朗,而难于娴雅;不难于高华、秀丽,而难于温厚、渊澹;不难于铿锵、响亮,而难于和平、悠远。明人学唐也,只学其奇俊、爽朗,而不得其从容、娴雅;只学其高华、秀丽,而不得其温厚、渊澹;只学其铿锵、响亮,而不得其和平、悠远,所以便成千里也。
诗固当学唐,亦不必似唐。唐人之诗,主于性情、兴寄,而不事故实、议论,此其可法也。然唐人自唐人,今人自今人。相去千百载之间,而欲其声音、气调无一不同,此理势之所以必无也。强而欲似之,则亦木偶、泥塑之像人而已。其形虽俨然,其天者,固不在也,又何足贵哉?
3.关于朝鲜汉诗人学习唐、宋诗存在之弊病
世称本朝诗,莫盛于穆庙(指高丽)之世。余谓诗道之衰,实自此始。盖穆庙以前,为诗者,大抵皆学宋,故格调多不雅驯,音律或未谐适。而要亦疏卤、质朴、深厚、老健,不为涂泽、艳冶,而各自成其为一家言。至穆庙之世,文士蔚兴,学唐者寝多。中朝王(世贞)、李(攀龙)之诗,又稍稍东来,人始希慕仿效,锻炼精工,自是以后,轨辙如一,则其人犹可见,而读穆庙以后诗,其人殆不可见,此诗道盛衰之辨也。
4.关于朝鲜历代汉诗与中国诗之不足、差距
盖尝谓我东之文,其不及中国者有三,肤率而不能切深也,俚俗而不能雅丽也,冗繁而不能简精也。故其情理未晰,风神未畅,则无可观。
5.评论朝鲜汉诗人之诗作
①评论李荇之诗
容斋诗虽格力不及挹翠(朴訚),而圆浑和雅,意致老成,足为一时对手。其五言古诗往往有绝佳者,非东岳(李安讷)所及也。
②评论朴訚之诗
挹翠轩虽学黄(山谷)、陈(师道),而天才绝高,不为所缚。故辞致清浑,格力纵逸,至其兴会所到,天真烂漫,气机净溢,似不犯人力。
③评论崔岦之诗
(崔)简易文章名世,人谓诗非本色,而要以苏芝(指卢守慎、黄廷彧)之类,其风格豪横,质致深厚,不及苏斋(指卢守慎)而画矫健过之,其惊绝处,声响铿然,若出金石,要非后来诗人所能及也。
④评论郑斗卿之诗
郑东溟出于晚季,能知有汉魏古诗乐府为可法,歌行长歌,步骤李、杜律绝近体,模拟盛唐,不肯以晚唐苏、黄作家,计亦伟矣。然其才具气力实不及挹翠诸公,又不曾细心读书,深究诗道,沉潜自得,充拓变化,徒以一时意气,追逐前人影响,故其诗虽清新豪俊,无世俗龌龊庸腐之气;其精言妙思,不足以窥古人之奥,横骛惊交驱,又未能极诗家之变,要其所就未能超石洲、东岳而上之也。
⑤评论李奎报之诗
李奎报文章为东国之冠,余意此论殊不然。奎报诗擅名东方久矣……然其学识鄙陋,气象庸下,格卑而调杂,语琐而意浅。
⑥评论卢苏斋诗
卢苏斋诗,在宣祖初,最为杰然,其沉郁老健,莽岩悲壮,深得老杜格力。
6.评论中国诗人之诗作
①评论宋诗
宋人之诗,以故实议论为主,此诗家大病也;明人攻之是矣。然其自为也,未必胜之,而或反不及焉,何也?
宋人虽主故实议论,然其问学之蓄积,意志之所蕴结,感激触发,喷薄输写,不为格调所拘,不为涂辙所窘,故其气象豪荡淋漓,时有近于天机之发,而读之犹可见其性情之真也。明人太拘绳墨,动涉模拟,效颦学步,无复天真,此其所以反出宋人下也欤!
宋诗如山谷、后山,最为一时所崇尚。然黄之横拗生硬,陈之瘦劲严苦,既乖温厚之旨,又乏逸宕之致;于唐固远,而于杜亦不善学,空同所讥不色香流动者,诚确论也。
简斋虽气稍诎,而得少陵之音节;放翁虽格稍卑,而极诗人之风致。与其学山谷、后山,无宁取简斋、放翁,以其去诗道犹近尔。
苏、黄以前,如欧阳、荆公诸人,虽不纯乎唐,而其律绝诸体,犹未大变唐调。但欧公太流畅,荆公太精切,又有议论故实之累耳。自东坡出而始一变,至山谷、后山出,则又一大变矣。
②评论明诗
明诗如徐昌谷、高子业,虽与李、何相和应,而其天才自近唐人,故所就高出一时。徐以神秀胜,高以幽淡胜,而子业于性情尤近。此外如唐应德、蔡子木诸人皆学唐,而其诗冲和闲静,无叫呼激诡之习。
高子业之诗,隐约幽古,冲深温雅,虽语气似简短,而旨味实隽永。其光黯然,其声漻然,使读者反复吟咀而不能已。使在唐时,亦当不失为名家。尝见其自序数篇,亦大类其诗,甚爱之,惜不多得耳。
弇州辈虽崇尚空同,而其论常若有所不满,盖以其淘洗刻削之功未尽也。然今观空同之长,在于莽苍劲浑倔强疏卤,正以其淘洗刻削之功未进而真气犹有不丧耳。至弇州诸人,揣摩愈工,锻炼愈精,而真气则已丧,此所以反逊于空同也。
何大复天才温雅,故虽以学古自命,而不至如后来诸人之矫激。其诗虽少真至警绝,然宽平和雅,犹有诗人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