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朴齐家

五、朴齐家

(一)生平

朴齐家(1750—1805),李朝文臣、学者、北学派文学家。字次修、在先、修其,号楚亭、贞蕤、苇杭道人。历任奎章阁检书官、五卫将、永平县监。文才出众,学识渊博,擅汉文汉诗。与柳得恭、李德懋、李书九四人为实学派文学家。并擅书法、绘画。著述甚丰,著有《北学议》《明农草藁》《贞蕤稿略》《蕤亭集》。

1778年,随谢恩使蔡济恭赴清。其后又三次赴清,与清文人广泛结交。后因受牵连,发配钟城。

1805年,逝世,终年55岁。

朴齐家为著名实学家,《北学议》为其实学名著。该书以实事求是思想为基础,在内篇中论述生活器具与设施的改革问题,在外篇中论述庶政的改革方案。朴主张吸收中国明末清初的生产技术、科学成就和传入中国的西方科学技术。

在政治上,主张废除对农民的残酷剥削以发展农业;强调商业和外贸的重要性,主张发展商业和航运。

(二)代表作

春 词

劈去秋千一顿空,

饱风双袖似开弓。

争高不觉裙中绽,

并出鞋头绣眼红。

按,此诗又名《春词仿王仲初》。

诗中描述了春天少女荡秋千的欢乐情景。

牧 童

雨牧风樵十岁初,

村童生长野中居。

生丝解捕云中雁,

赤手还探浦里鱼。

诗中描述了牧童不仅放牧,而且捕雁捉鱼,聪明机智,十分可爱。

戏仿王渔洋岁暮怀人六十首青庄山人李德懋

青庄饥死也无妨,

纵死诗书骨亦香。

寂寞繁华知一改,

莫将荣悴问行藏。

按,“王渔洋”,为清文人王士祯,号渔洋山人,曾作怀人诗六十首。诗人仿效王士祯作怀人诗六十首。

此诗即为怀念好友李德懋。

戏仿王渔洋岁暮怀人六十首朴燕岩趾源

燕岩文笔马韩兼,

竖古横今悟字拈。

自是经纶驰骋到,

计生不信是虬髯。

按,“马韩”,朝鲜古国,位于朝鲜半岛南部。

此诗怀念好友朴趾源,盛赞其文学才能和政治抱负。

戏仿王海洋岁暮怀人六十首柳冷斋得恭

知己天涯自有邻,

诗名远播蜀江滨。

怜君姓柳真相似,

已有钱塘画柳人。

按,“蜀江滨”,即四川的江滨。

“钱塘”,旧县名,秦置钱唐县,属会稽郡。唐代以“唐”为国号,改称钱塘。

诗中盛赞柳得恭之文才出众,声名远扬,中国清文人对其诗深为称赞。

戏仿王渔洋岁暮怀人六十首李姜山书九

一代风流海外存,

十季长对炯庵门。

他人尽道姜山冷,

不见霏霏半夜言。

按,“炯庵”,为李德懋的号。

诗人此作怀念好友李德懋。

戏仿王渔洋岁暮怀人六十首李惠寰用休

惠寰超妙出清新,

譬似莲花不染尘。

一自词家开法眼,

东方无个读书人。

诗人此作怀念好友李用休。

北汉文殊寺

天光漏处乍窥关,

鸟道萦回总是攀。

落日烟生悬度国,

秋风客在铁围山。

形如倒瓮三峰坼,

鸣似冲牙一水还。

初到寺前频顾影,

红明衣袂入枫间。

此诗描述文殊寺之自然景观,情景交融,意境幽深,流畅自然,堪称佳作。

把清亭五首

(二)

摇摇两蜻蜓,

飞去不知处。

白云过墙来,

高树碧无语。

此诗描述把清亭之自然美景,蜻蜓飞来,白云悠悠,老树耸天,碧绿葱郁。

家居绝句三首

(一)

天光正绿阁,

今日好逍遥。

白云望可饱,

行吟以为谣。

诗中描述了家居之幽静与休闲,去室外,望天空白云飘飘;回室内,欣然创作诗文,诗情画意,展现诗中。

厕 上

墙头日上花影短,

墙根泼泼玄蚁散。

土解石洞虫子出,

弄腹伸股皆蠢蠢。

青山绿碧春无涯,

天际孤云亦一时。

忽忽东风来去中,

但看芽草日参差。

诗中描述了春天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景象。诗人观察十分仔细,着笔十分细腻,墙头花影,墙根蚁散,青山绿碧,白云悠悠,暖风吹来,草木生长。

晓坐书怀

掘地得黄金,

万斤空饥死。

入海采明珠,

百斛换狗矢?

狗矢尚可粪,

明珠知奈何?

陆货不通燕,

海贾不逾倭。

譬如野中井,

不汲将自竭。

安民不在宝,

生理恐日拙。

太俭民不乐,

太窭民多窃。

诗人是实学派诗人,主张繁荣经济,发展商业,促进对外贸易,以利国利民。此诗即是为此而作。诗中指出李朝既不与清发展贸易,也不与日本开展航运,犹如青蛙坐井观天,闭关自守,终将会影响李朝社会发展,影响国计民生。

商舶议

新罗处海滨,

八分今之一。

句丽方左侵,

唐师由右出。

仓廋自有余,

犒馈礼无失。

细究此何故,

其用在舟车。

舟能通外国,

车以便马驴。

二者不可复,

管晏将如何?

此诗一如前诗,主张繁荣经济,发展贸易,并以历史上新罗之所以强盛为例。

定 平

异哉无车国千里,

万马谁怜疮背死。

平生颇喜谈考工,

眼明驱车定平始。

草草作轮失其毂,

以辕为轭仍曲木。

蒙元遗制固可叹,

犹能载重逾山麓。

闻道海西亦行车,

今之议者徒纷如。

难破悠悠一俗字,

却忆天门曾献书。

按,“定平”,为朴齐家《燕京杂绝》140首汉诗中的一首。

这组《燕京杂绝》140首汉诗,充分表达其“北学中国”的殷切心情。而在这首诗中,诗人详细描述清朝运输车的功能。物资流通,只有靠运输车运输。

寄李调元

生来不见看云楼,

万里人归磊落州。

蜀道青天嗟远别,

素风白露又深秋。

才闻宦迹追贻上,

还把文章配用修。

留得十载香一瓣,

乐浪西畔梦悠悠。

诗人曾四次随使赴清。在清期间与清文人李调元等广泛接触,友谊深厚。此诗中盛赞李调元的高尚情操,表达对他的深切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