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丁若镛

三、丁若镛

(一)生平

丁若镛(1762—1836),字美镛、颂甫,号俟庵、茶山、三眉、与忧堂。李朝文臣,著名学者,实学派集大成者,著名文学家。擅汉文汉诗,创作汉诗2500余首。著述甚丰,著有《牧民心声》、《经世遗表》、《丁茶山全集》(156卷)、《与犹堂全书》(503卷)。

1789年,文科及第,历任检阅、持平、弘文馆修撰、京畿道暗行御史、同副承旨、兵曹参议、刑曹参议。

1801年,辛酉教难,受此牵连,先后流放康津、茶山。

1818年,始获释。

1836年,逝世,终年74岁。

丁若镛潜心研究学术,为实学派思想之集大成者。继承柳馨远、李瀷的思想,并与朴趾源等的北学派思想结合,成为实学派思想集大成者。对政治、经济、医学、天文均有深入研究,卓有成就,对西方文明亦有深刻认识。

在哲学上,坚持唯物主义,主张实践,主张研究学问应以“利用厚生”为目的,反对空谈。

政治上,反对门阀等级和世袭制度。提出“农者得田,不农者不得之”主张,提倡土地公有、共同耕作的闾田制。

(二)代表作

忧 来

(一)

唇焦口既干,

舌敝喉亦嗄。

无人解余意,

骎骎天欲衣。

(二)

醉登北山哭,

哭声干苍穹。

傍人不解意,

谓我悲身穷。

(三)

虎狼食羊羖,

朱血膏吻唇。

虎狼威既立,

狐兔赞其仁。

诗中既表达对豺狼虎豹恶行的愤恨,同时对弱者向强者阿谀奉承的世道深感忧虑。

龙山吏

吏打龙山村,

搜牛付官人。

驱牛远远去,

家家倚门看。

勉塞官长怒,

谁知细民苦。

六月索稻米,

毒痛甚征戍。

德音竟不至,

万命相枕死。

穷生尽可哀,

死者宁哿矣。

妇寡无良人,

翁老无儿孙。

泫然望牛泣,

泪落沾衣裙。

村色剧疲衰,

吏坐胡不归。

瓶罂久未罄,

何能有夕炊。

坐令生理绝,

四邻同呜咽。

脯牛归朱门,

才谞以甄别。

此诗为丁若镛著名的《三吏》中的一首,另两首为《波池吏》《海南吏》。《三吏》皆为其关心民间疾苦之作。

这首《龙山吏》愤怒揭露官府对劳苦农民的压迫和剥削,并予以严厉鞭挞,而对劳苦农民表示无限关心与同情。

诗人尚创作有《三别》,即《石隅别》《沙泙别》《龙潭别》,亦是关心民间疾苦之作。

饥民诗

(一)

人生若草木,

水土延其支。

俯焉食地毛,

菽粟乃其宜。

菽粟如珠玉,

荣卫何由滋。

槁项鹄形,

病肉绉鸡皮。

有井不晨汲,

有薪不夜炊。

四肢虽得运,

行步不自持。

旷野多悲风,

哀鸿暮何之。

县官行仁政,

赈恤云捐私。

行行至县门,

喁喁就汤糜。

狗彘弃不顾,

乃人甘如饴。

亦不愿行仁,

亦不愿捐赀。

官箧恶人窥,

岂非我所羸。

官厩爱马肥,

实为我肤肥。

哀号出县门,

眩旋迷路岐。

暂就黄莎岸,

舒膝挽啼儿。

低头扑虮虱,

汪然双泪垂。

(二)

悠悠大化理,

今古由谁知。

林林生烝民,

憔悴含疮痍。

槁莩弱不振,

道涂逢流离。

负戴靡所聘,

不知竟何之。

骨肉且莫保,

迫厄伤天彝。

上农为丐子,

叩门拙言辞。

贫家反诉哀,

富家故自迟。

非鸟莫啄虫,

非鱼非泳池。

颜色惨浮黄,

鬓发如乱丝。

圣贤施仁政,

常言鳏寡悲。

鳏寡真足羡,

饥亦是己饥。

令无家室累,

岂有逢百罹。

春风引好雨,

草木发荣滋。

生意蔼天地,

赈贷此其时。

肃肃廊庙贤,

经济仗安危。

生灵在涂炭,

拯拨非公谁。

(三)

黄馘索无况,

枯柳先秋萎。

伛偻不成步,

循墙强扶持。

骨肉不相保,

行路那足悲。

生理梏天仁,

谈笑见尫羸。

宛转之四邻,

里俗本如斯。

羡彼野田雀,

啄虫坐枯枝。

朱门多酒肉,

丝管邀名姬。

熙熙太平象,

俨俨廊庙姿。

奸民好诈言,

迂儒多忧时。

五谷且如土,

惰农自乏赀。

林葱何其繁,

尧舜病博施。

不有天雨粟,

何以救岁饥。

且复倒一壶,

曲觞春迷离。

沟壑有余地,

一死人所期。

虽有乌昧草,

不必献丹墀。

兄长不相怜,

父母安施慈。

诗中愤怒谴责了官府的虐政,富贵人家的“朱门酒肉臭”,贫苦人家饥寒交迫,表达了对劳苦民众的深切同情。

夏日对酒

后王有土田,

譬如富豪翁。

翁有田百顷,

十男各异宫。

应须家十顷,

饥饱使之同。

黠男吞八九,

痴男库长空。

黠男粲锦服,

痴男苦尫癃。

翁眼苟一盼,

恻怛酸其哀。

任之不整理,

宛转流西东。

骨肉均所受,

慈惠何不公。

大纲既隳圮,

万事窒不通。

中夜拍案起,

叹息瞻高穹。

诗中深刻揭露了封建土地制度的不合理,愤怒谴责封建社会的苛捐杂税和高利贷剥削,同时对封建等级制度和科举制度进行深刻批判。

苦雨行

苦雨苦雨雨不休,

烟火欲绝巷人愁。

灶门水生深一尺,

稚子还来泛芥舟。

乃翁光年所不免,

举头欲嗔还自羞。

我今钞书不出户,

良由气衰非学优。

诗中描述了农民生活之不幸,不仅遭到官府的残酷压迫和剥削,更遇上连天大雨,人祸天灾一起袭来,真是雪上加霜。

哀绝阳

芦田少妇哭声长,

哭向县门号穹苍。

夫征不复尚可有,

自古未闻男绝阳。

舅丧已缟儿未澡,

三代名签在军保。

薄言往愬虎守阍,

里正咆哮牛去皂。

磨刀入房血满席,

自恨生儿遭窘厄。

诗中描述了官府对黎民百姓的残酷压迫和剥削,沉重的兵役、劳役、繁重的苛捐杂税使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特别是服兵役,即使是新生男孩也要登记军籍,将来祖孙三代一起服兵役。悲愤至极的丈夫“绝阳”做废人,以示抗拒。更令人惨痛的是耕田的黄牛又被官府强行拉走,真是悲惨至极。

狸奴行

南山村翁养狸奴,

岁久妖凶学老狐。

……

皇天生汝本何用?

令汝捕鼠除民痡。

……

汝今一鼠不曾捕,

顾乃自犯为穿窬。

鼠本小盗其害小,

汝今力雄势高心计粗。

鼠所不能汝唯意,

攀檐撤盖颓塈涂。

自今群鼠无忌惮,

出穴大笑掀其须。

聚其盗物重赂汝,

泰然与汝行相俱。

……

我今彤弓大箭手射汝,

若鼠横行宁嗾卢。

按,“狸奴”,即小猫。

诗中将贪婪成性的官员比喻为老鼠,将无能的监司比喻为小猫。猫本应捉鼠,而今猫鼠勾结,一起祸害人们。

诗人还创作有《猎虎行》亦是揭露官府残酷压迫和剥削劳苦民众之作。

打麦行

饭罢取枷登场立,

双肩漆泽翻日赤。

呼耶作声举趾齐,

须臾麦穗都狼藉。

杂歌互答声转高,

但见屋角纷飞麦。

诗中描述了农民打麦的愉快欢乐场面。

鬐城杂诗

(八)

一片孤帆云海间,

藁砧新自隅陵还。

相逢不问风涛险,

刳竹盈船便解颜。

按,《鬐城杂诗》共27首。此诗为第8首。

“藁砧”,捶打衣服。此处象征丈夫回来后,夫妻团聚的欢乐。

耽津农歌

(一)

洌水之间丈二锹,

健夫齐力苦酸腰。

南童只手持短锸,

容易治畦引灌遥。

按,《耽津农歌》共10首。

诗中描述“南童”和“健夫”的不同劳动效率,意在表达改良农具提高产量的重要性。

耽津农歌

(五)

秧雇家家妇父狂,

不曾割麦助盘床。

经违李约趋张召,

自是钱秧胜饭秧。

按,“盘床”,指妇人之丈夫。

诗中描述了农村出现雇佣劳动力现象。

长鬐农歌

(二)

秧歌哀婉水如油,

嗔怪儿歌别样羞。

白苎新襦黄苎帔,

笼中十袭待中秋。

按,《长鬐农歌》共10首。

“儿歌”,指新婚少妇。

“白苎”“黄苎”,指布。

诗中描述了妇女在插秧时的劳动情景。

诗人还创作了《耽津村谣》(20首)、《耽津渔歌》(1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