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概 况

第一节 概 况

中国明清两朝为小说创作繁荣时代。明代产生著名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等,清代产生著名小说《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老残游记》等。

中国明清小说传入李朝书目如下:

1.《剪灯新话》,明代瞿佑撰,4卷,附录1卷,共21篇。《剪灯余话》,明代李昌祺撰,5卷,22篇。《效颦记》,明代赵弼撰。《娇红记》,作者不详。

1506年,燕山君令谢恩使在明购买《剪灯新话》等中国小说:“《剪灯新话》《剪灯余话》《效颦集》《娇红记》《西厢记》等,令谢恩使贸来。”[1]

2.《剪灯新话句解》,明代瞿佑撰,胡子昂集释。

3.《醒世恒言》,明代冯梦龙纂辑,共40篇。

《型世言》,明代陆人龙撰。

李朝完山李氏《中国历史绘模本》序文引录该书目及书名,可见该书已传入李朝。

4.《今古奇观》,明代抱瓮老人辑,40篇。

李朝完山李氏《中国历史绘模本》序文引录该书名。可见,该书已传入李朝,该书并有《绘图今古奇观》《绘图今古奇观续集》《绣像今古奇观》《大学今古奇观》等不同版本。

5.《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明代罗贯中撰。明嘉靖本最早,为24卷,240则。清初毛宗岗修改,为120回本。

1569年,李朝文臣奇大升启奏国王宣祖说:“顷日张弼武引见时,传教内张飞一声走万军之语,未见正史,闻在《三国志演义》云。”可见该书已传入李朝。

6.《绣像后三国演义》,又称《后三国演义》,陈元评释。

7.《后三国石珠演义》,清代梅溪遇安撰。

8.《封神演义》,又称《新刻钟伯敬先生批评封神演义》。明刊本卷2题钟山逸叟许仲琳编辑,一说陆西星作,明人钟惺批,共100回。

李朝学者李圭景在《五洲衍文长笺散稿》卷7中,称中国东传小说有:“……《红楼梦》《续红楼梦》《续水浒传》《列国志》《封神演义》《东游记》,其他为小说者不可胜记。”可见该书已传入李朝。此外,尚有《绘图封神演义》《增像全图封神演义》《绣像封神演义》。

9.《东国列国志》,又名《东国列国全志》。明代冯梦龙改编余邵鱼之《列国志》为《新列国志》,108回。清代蔡元放修订并加评语,改称《东周列国志》。

李朝学者洪万宗在《旬五志》谈及中国东传小说时,指出:“古话之表表可称者,《西游记》《水浒传》外,如列国、东西汉、齐魏、五代、唐、南北宋,皆有演义,皆行于业。”可见《东周列国志》已传入李朝。此外,尚有《增像全图东周列国志》《绣像东周列国志》。

10.《后列国志》,又称《后列国志·万仙斗法》,作者不详,并有《绘图增像后列国志·万仙斗法》《绘图后列国志》。

11.《隋唐演义》,清代褚人获撰,20卷,100回。

李朝诗人许筠在《惺所覆瓿稿》中指出:“余得戏家说数十种,除三国、隋唐外……”可见《隋唐演义》已传入李朝。

此外尚有《绘图改正隋唐演义》《绣像绘图隋唐演义》《绘图隋唐演义》《绣像隋唐演义全传》《精绘全图改正隋唐演义》《绘图绣像重订通俗隋唐演义》《新刻出像玉鼎隋唐演义》。

12.《三遂平妖传》,又称《平妖传》,明代罗贯中撰20回,明代冯梦龙增至40回。

13.《西汉演义》,明代甄伟撰,明代钟惺批评。《东汉演义》,谢诏撰,明代钟惺批评。

李朝诗人许筠在《惺所覆瓿稿》中指出:“余得戏家说数十种,除三国、隋唐外,而两汉龉……”

按,“两汉”,指西汉、东汉,两汉演义即《西汉演义》《东汉演义》。

此外,尚有《绣像西汉演义》《增像全图西汉演义》《绣像东汉演义》《增像全图东汉演义》《绘图后汉通俗演义》。

14.《残唐五代史演义》,明代罗贯中撰,明代李贽批评。

李朝诗人许筠在《惺所覆瓿稿》中指出:“余得戏家说数十种,除三国、隋唐外,而两汉龉,齐魏拙,五代残唐率……”可见《残唐五代史演义》已传入李朝。

15.《英烈全传》,又名《云合奇踪》《皇明英雄传》,明代徐渭撰。

李朝完山李氏在《中国历史绘模本》序中,曾引录该书。可见《英烈全传》已传入李朝。此外,尚有《绣像云合奇踪》《绣像英烈全传》。

16.《续英烈传》,空谷道人撰。

17.《英烈传演义》(续),作者不详。

18.《开辟演义全传》,又名《开辟衍义通俗志传》,明代周游撰。此外尚有《绣像绘图开辟演义全传》《全图开天辟地全传》。

19.《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第五才子书水浒全书》,明代施耐庵撰,100回本、120回本两种版本。清代金圣叹删为70回本。

李朝诗人许筠在《惺所覆瓿稿》引袁宏道《政觞》:“传奇则《水浒传》《金瓶梅》为逸典,不熟此典者,保面瓮肠,非饮徒也。”可见《水浒传》已传入李朝。此外尚有《绘图增像第五才子书水浒全书》《评注图像水浒传》《评注绘图五才子书》。

20.《水浒全图》,明代刘晚荣撰。

21.《续水浒传》,又名《续水浒全传》《荡寇志续水浒传》,清代俞万春撰。

22.《荡寇志》,又名《续水浒传》《后五才子征四寇》《后水浒传》,清代俞万春撰。此外尚有《绘图荡寇志演义》。

23.《西游记》,又名《西游真诠》,明代吴承恩撰,100回。

李朝诗人许筠在《惺所覆瓿稿》中指出:“余得戏家说数十种……《西游记》云出于宗藩,即玄奘取经记而衍之者。”可见,《西游记》已传入李朝。此外,尚有《绘图增像西游记》《增像全图加批西游记》《绘图增批西游记》《绘图批点西游记》《绣像西游记全传》《增图加批西游记》《新说西游记》《新说西游记图像》《绣像西游记》。

24.《金瓶梅》,又名《第一奇书》,明代兰陵笑笑生撰。

李朝诗人许筠在《惺所覆瓿稿》中引袁宏道《政觞》:“传奇则《水浒传》《金瓶梅》为逸典,不熟此典者,保面瓮肠,非饮徒也。”可见《金瓶梅》已传入李朝。此外,尚有《全像金瓶梅》《新刻金瓶梅奇书》《绘图真正金瓶梅》《新刻绣像评点金瓶梅》《增图像足本金瓶梅》。

25.《续金瓶梅》,清代紫阳道人撰。此外尚有《绣像续金瓶梅》。

26.《绿牡丹全传》,又名《龙潭鲍骆奇书》《四望亭全传》,明代吴炳撰。此外尚有《绣像绿牡丹全传》。

27.《情史》,明代詹詹外史评辑。此外尚有《绘图情史》《情史类略》。

28.《龙图公案》,又名《包公演义》,作者不详。

29.《包教肃公神断百家公案演义》,作者不详。此外尚有《绘图包龙图判断奇冤》《绣像包公案鼓词全传》。

30.《觅灯因话》,又名《愮青阁编录》,明代赵弼撰。

31.《醉醒石》,明代东鲁古狂生撰。

32.《孙庞演义》,又名《孙庞斗智演义》,作者不详。

李朝完山李氏在《中国历史绘模本》序中,引录此书名。李朝曾将此书名改为《齐魏》。李朝诗人许筠在《惺所覆瓿稿》中,指出:“余得戏家说数十种,除三国、隋唐外,而两汉龉,齐魏拙……”可见《孙庞演义》已传入李朝。

33.《东游记》,顾道民撰。

李朝完山李氏之《中国历史绘模本》序中,引录此书名。可见,《东游记》已传入李朝。

34.《西洋记》,又名《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明代二南里人撰。

李朝完山李氏之《中国历史绘模本》序中,引录此书名。可见《西洋记》已传入李朝。

35.《梼杌闲评》,又名《明珠缘》,明代无名氏撰。

36.《韩湘子》,明代杨尔康撰,明代泰和仙客批评。

37.《亘史》,明代潘之恒撰。

38.《西周志》,作者不详。

李朝完山李氏之《中国历史绘模本》序中,引录此书。可见《西周志》已传入李朝。

39.《薛仁贵传》,作者不详。

40.《何氏语林》,明代何良俊撰,明代茅坤批评。

41.《杨家将传》,又名《新刻玉茗堂批点按鉴参补杨家将传》,明代王元美撰,明代研石山樵订正。

42.《绣像南北宋志传》,明代研石山樵订正,织里崎人校。

43.《狯园志异》,又名《狯园》,明代钱希言撰。

44.《鸦村丛话》,明代胡应麟撰。

45.《北方真武玄天上帝出身志传》,又名《北游记》,明代余象斗撰。

46.《隋史遗文》,明代吉衣主人撰。

47.《五显灵官大帝华光天王传》,又名《南游华光传》,明代余象斗撰。

48.《啖蔗》,姑苏抱瓮老人选辑(共28篇小说,其中26篇选自《今古奇观》)。

49.《四游全传》,明代吴元泰等撰,凌云龙等校。

50.《虞初志》,明代陆采辑。

李朝李圭景之《小说辨证说》引录此书。可见该书已传入李朝。

51.《西湖游览志》,明代田汝成撰。

李朝诗人许筠之《闲情录》引录此书名。可见该书已传入李朝。

52.《委巷丛谈》,明代田汝成撰。

李朝李圭景之《小说辨证说》引录此书。可见该书已传入李朝。

53.《语林》,又名《何氏语林》,明代何良俊撰。

李朝诗人许筠之《闲情录》引录此书名。可见该书已传入李朝。

54.《四友斋丛说》,明代何良俊撰。

李朝诗人许筠之《闲情录》引录此书名。可见该书已传入李朝。

55.《稗史汇编》,明代王圻撰。

李朝诗人许筠之《闲情录》引录此书名。可见该书已传入李朝。

56.《艳异编》,明代王世贞撰。

李朝郑泰齐在《天君衍义》序中称“近来小说杂行于世间者固多,而以其中著者言之,来自中国者,《剪灯新话》《艳异编》……”可见《艳异编》已传入李朝。

57.《山中一夕话》,明代李卓吾撰。

李朝完山李氏在《中国历史绘图模本》序中,引录此书名。可见该书已传入李朝。

58.《林居漫录》,明代袁萃撰。

李朝诗人许筠之《闲情录》中引录此书名。可见该书已传入李朝。

59.《稗海》,明代商浚撰。

李朝诗人许筠之《闲情录》中引录此书名。可见该书已传入李朝。

60.《五杂俎》,明代谢肇淛撰。

李朝李圭景之《小说辨证说》中引录此书名。可见该书已传入李朝。

61.《太平清话》,明代陈继儒撰。

李朝诗人许筠之《闲情录》中引录此书名。可见该书已传入李朝。

62.《文苑楂橘》,明代佚名氏撰。

李朝完山李氏在《中国历史绘模本》序中,引录此书名。可见该书已传入李朝。

63.《小窗清纪》,明代吴从先撰。

李朝诗人许筠之《闲情录》中引录此书名。可见该书已传入李朝。

64.《拍案惊奇》,明代凌濛初撰。该书分初刻、二刻两辑,简称“二拍”,各40篇。

李朝完山李氏在《中国历史绘模本》序中,引录此书名。可见该书已传入李朝。

65.《石点头》,明代天然痴叟撰。

66.《剪灯丛话》,明代自好子撰。

李朝完山李氏在《中国历史绘模本》序中,引录此书名。可见该书已传入李朝。

67.《豆棚闲话》,清代艾衲居士撰。

68.《聊斋志异》,清代蒲松龄撰。李朝李圭景在《五洲衍文长笺散稿》中,指出:“有《聊斋志异》蒲松龄者,稗说中最为可观。”可见此书已传入李朝。

69.《后聊斋志异图说》,清代王韬撰。

70.《虞初新志》,清代张潮辑。

71.《虞初续志》,清代郑澍若辑。

72.《广虞初新志》,清代黄承增辑。

73.《女聊斋志异》,清代贾茗辑。

74.《阅微草堂笔记》(24卷),清代纪昀撰。

75.《儒林外史》,清代吴敬梓撰。

76.《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又名《金玉缘》,共120回。前80回为清代曹雪芹撰,后40回为清代高鹗续。

李朝李圭景在《五洲衍文长笺散稿》中,指出:“《桃花扇》《红楼梦》《续红楼梦》……其他小说者不可胜记。”可见,《红楼梦》已传入李朝。此外尚有《增评补像全图金玉缘》《增评加批金玉缘图说》《增评加批金玉缘》《绘图增批金玉缘》《增评全图足本石头记》《增评补图石头记》《新刻全部绣像红楼梦》《绣像红楼梦》《新评绣像红楼梦》。

77.《红楼梦影》,清代西湖散人撰。

78.《增刻红楼梦图咏》,清代王芸阶撰。

79.《红楼梦曲谱》,清代黄兆魁撰。

80.《续红楼梦》,清代雪坞子撰。

81.《后红楼梦》,清代逍遥子撰。

82.《红楼复梦》,清代南阳氏撰。

83.《补红楼梦》,嫏嬛山樵撰。

84.《红楼梦补》,归锄子撰。

85.《燕山外史》,清代陈球撰,若矣子辑注。

86.《镜花缘》,清代李汝珍撰。此外尚有《绘图镜花缘》《绘图增像镜花缘》《图像镜花缘》《第一奇谚》。

87.《儿女英雄传》,清代文康撰。此外,尚有《绘图正续儿女英雄传》《儿女英雄传平话》。

88.《续儿女英雄传》,清代文康撰,我书室主人评。

89.《三侠五义》,又名《忠烈侠义传》。清代据石玉昆说唱的《龙图公案》及其笔录本《龙图耳录》改编而成,共120回。后经俞樾修订,改名为《七侠五义》。此外尚有《绣像七侠五义传》《绣像绘图七侠五义传》。

90.《小五义》,又名《忠烈小五义》。清代无名氏撰。此外尚有《绣像绘图小五义传》《绣像全图小五义》。

91.《续小五义》,清代无名氏撰。此外尚有《绘图小五义全传》《增像小五义全传》《新刻全图续小五义》《绣像忠烈续小五义》。

92.《小八义》,清代无名氏撰。

93.《七剑十三侠》,清代唐芸洲撰。此外尚有《绣像七剑十三侠全集》《足本大字绣像七剑十三侠初集》。

94.《好逑传》,又名《第二才子书》《义逑传》。清代名教中人撰,游方外客评。

95.《平山冷燕》,又名《第四才子书》。清代荻岸山人撰,天花才子评。

李朝金春泽在《北轩居士集》中指出:“小说无论《(太平)广记》之雅丽,《西游》《水浒》之奇变宏博,如《平山冷燕》又何等风致……”此外尚有《新刻批评绣像平山冷燕》《绣像四才子平山冷燕》。

96.《海公大红袍全传》,明代李春芳撰。

97.《施公案》,又名《施案奇闻》,清代施仕伦撰。此外尚有《绣像施公案》《大字足本绣像施公案全传》。

98.《彭公案》,清代贪梦道人撰。

99.《续彭公案》,清代无名氏撰。

100.《绣像三公案鼓词全传》,清代无名氏撰。

101.《于公案》,清代无名氏撰。

102.《济癫大师醉菩提全传》,又名《济癫全传》,清代天花藏主人撰。

103.《绣像评演前后济公传》,清代无名氏撰。

104.《绣像济公传后传》,清代无名氏撰。

105.《再续济公传全部》,清代无名氏撰。

106.《四续济公案传》,清代周霁山撰。

107.《六续济公案传》,清代杭余生撰。

108.《说唐演义》,又名《说唐全传》《唐书演义》,清代无名氏撰,鸳湖渔叟校订。

109.《说唐前后传》,清代无名氏撰。此外尚有《绣像说唐演义全传》《重刻绣像说唐演义全传》。

110.《增异说唐秘本全传》,清代鸳湖渔叟撰。

111.《说唐后传》,又名《后唐全传》,清代无名氏撰,如莲居士编次。此外尚有《新刻增异说唐秘本后传》。

112.《南唐演义全传》,清代无名氏撰,如莲居士编次。

113.《说唐三传》,又名《异说后唐传三集薛丁山西征樊梨花全传》,清代无名氏撰,中都逸叟编。

114.《说唐漫抄》,作者不详。

115.《说岳全传》,清代邹元标撰。

116.《精忠演义说本全传》,又名《说岳全传》。清代钱采撰,金丰增订。此外尚有《增订精忠演义说本全传》《增订绘图精忠说岳全传》《新增精忠演义说本岳王全传》。

117.《武穆王精忠传》,清代熊大本撰。

118.《西来演义》,又名《梁武帝西来演义》,清代天花藏主人撰。

119.《五虎平西前传》,又名《异说五虎平西珍珠旗演义狄青前传》,清代无名氏撰。

120.《后续五虎平南狄青演义》,清代无名氏撰。

121.《艳史》,又名《隋炀帝艳史》,清代齐东野人撰,不经先生批。

李朝完山李氏在《中国历史绘模本》序中,引录此书名。可见此书已传入李朝。

122.《升仙传演义》,又名《升仙传》,清代倚云氏撰。

123.《前后七国志》,又名《前后七国演义》,清代无名氏撰。

124.《征东全传》,清代无名氏撰。

125.《二十四史演义》,又名《二十四史通俗演义》,清代吕抚撰,吕维垣等校。

126.《飞龙全传》,又名《飞龙传》《说闲飞龙全传》,东隅逸士吴璿撰。

127.《洪秀全演义》,又名《洪杨演义全集》,清代黄世仲撰。

128.《吴三桂演义》,又名《明清两国演义》,清代无名氏撰。

129.《白圭志》,又名《第八才子书》,清代崔象川撰,何晴川评。清末江左书林刻本,改名为《第十才子书绣像白圭志》。

130.《花月痕》,又名《花月因缘》,清代眠鹤主人撰,栖霞居士评。

131.《青楼梦》,清代慕真山人撰,潇湖馆评。

132.《西湖佳话》,又名《西湖佳话古今遗迹》,清代墨浪子撰。

133.《西湖拾遗》,清代陈树基撰。

134.《锦香亭记》,古吴素庵主人撰。

135.《里乘》,清代许奉恩撰。

136.《右台仙馆笔记》,清代俞樾撰。

137.《池上草堂笔记》,又名《劝诫近录》,清代梁恭辰撰。

138.《野叟曝言》,清代夏敬渠撰。

139.《品花宝鉴》,清代陈森撰。

140.《新齐谐》,又名《子不语》,清代袁枚撰。

141.《希夷梦》,汪寄所撰。

142.《文明外史》,清代李宝嘉撰。

143.《雪日梅传》,又名《儿女浓情传》,清代陈郎撰,董孟汾评。

144.《古今奇闻》,燕山逸史重订,耕余主人校。

145.《挑灯新录》,清代吴荆园撰。

146.《道听途说》,清代潘纶恩撰。

147.《四梦汇潭》,清代吴绍箕撰。

148.《淞南梦影录》,清代黄协埙撰。

149.《宋人百家小说》,作者不详。

150.《梦中录》,清代孝子乾撰。

151.《说库》,清代王文濡撰

152.《芙蓉洞全传》,清代杨秋亭撰。

153.《十粒金丹》,作者不详。

154.《说冷话》,清代褦襶道人撰。

155.《五雷陈全集》,作者不详。

156.《李翠莲施钗》,作者不详。

157.《双奇缘全传》,清代王茗堂评。

158.《五美缘》,清代寄生氏撰。

159.《瑶华传》,清代丁秉仁撰。

160.《二度梅》,清代惜阴堂主人撰。

161.《义妖传》,清代陈遇乾等撰,陈士奇等评。

162.《善恶图全传》,作者不详。

163.《绘芳录》,清代西泠野樵撰。

164.《四海堂全传》,作者不详。

165.《女仙外史》,清代吕熊撰。

166.《英云梦传》,清代松云氏撰,扫花头陀评。

167.《萃忠全传》,清代孙高亮撰。

168.《女才子传》,又名《女才子》,清代烟水散人撰。

169.《玉娇梨》,又名《双美奇缘》,清代张匀撰。

170.《秋灯丛话》,清代王椷撰。

171.《梨花雪》,清代杨容甫鉴定,徐鄂填词。

172.《增补记事珠》,清代张以谦撰,王燮延校,王刚订。

173.《谐铎》,清代沈起凤撰。

174.《萤窗异草》,清代长白浩歌子撰,袁枚评。

175.《客窗闲话》,清代吴芗斥撰。

176.《壶天录》,清代百一居撰。

177.《归天琐记》,清代梁章钜撰。

178.《绿野仙踪》,又名《绿野仙踪全传》,清代李百川撰。

179.《万花楼全传》,又名《万花楼杨包狄演义》,清代李雨堂撰。

180.《宋艳》,清代徐士銮撰。

181.《东西南北四游记》,东游——吴元泰撰;西游——杨志和撰;南北游——余向斗撰。

182.《玉连环》,清代朱素仙撰。

183.《八仙缘》,清代朱梅庭撰。

184.《英雄大八义》,作者不详。

185.《第十才子书》,又名《双美缘》,清代吴航野客撰,水若散评。

186.《麒麟豹》,又名《珍珠塔》,作者不详。

187.《正德游江南全传》,清代何梦梅撰。

188.《删补文苑楂橘》,作者不详。

189.《三世报》,又名《隔帘花影》,作者不详。

190.《续五龙传》,作者不详。

191.《我佛山人札记小说》,清代吴趼人撰。

192.《再生缘》,又名《龙凤配再生缘全传》《再生缘全传》,清代香叶阁主人撰。

193.《前笑中缘金如意》,作者不详。

194.《禅真逸史》,又名《仙真逸史》,清溪道人撰。

李朝完山李氏在《中国历史绘模本》序中,引录此书名。可见此书已传入李朝。

195.《禅真后史》,清溪道人撰。

李朝完山李氏在《中国历史绘模本》序中,引录此书名。可见此书已传入李朝。

196.《醒风流》,清代鹤市道人撰。

197.《引凤箫》,枫江伴云友撰。

李朝完山李氏在《中国历史绘模本》序中,引录此书名。可见此书已传入李朝。

198.《凤啸梅》,又名《凤啸媒》,作者不详。

李朝完山李氏在《中国历史绘模本》序中,引录此书名。可见此书已传入李朝。

199.《归田琐记》,清代梁章钜撰。

200.《吴越春秋》,赵晔撰。

李朝诗人许筠之《闲情录》引录此书名。可见此书已传入李朝。

201.《涿鹿演义》,作者不详。

李朝完山李氏在《中国历史绘模本》序中,引录此书名。可见此书已传入李朝。

……

中国明清小说传入李朝者,有300多部。笔者认为,明清小说传入李朝之数量恐不止于此。

传入李朝的中国小说,其中最受欢迎的有10部,依其著作时代先后为[2]:《世说新语》《太平广记》《剪灯新话》《三国演义》《东周列国传》《东西汉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今古奇观》《红楼梦》。

正是由于朝鲜文人的珍爱与保藏,《文苑楂橘》《型世言》《啖蔗》《九云记》等在中国久已失传的小说,得以在朝鲜半岛保存下来,成为海内外孤本。

1997年,中国学者王汝梅、韩国学者朴在渊主编的《韩国藏中国稀见珍本小说》,汇编在中国已失传或残缺的中国古代小说稀见孤本或孤本10种小说,即《啖蔗》《包阎罗演义》《剪灯新话句解》《新增才子九云记》《删补文艺楂橘》《奎章阁藏本型世言》《包公演义》《燕山外史》《红风传》《英雄泪》。

至1995年,韩国首都汉城(今称首尔)的四所著名图书馆馆藏中国古代小说的状况:

1.韩国国立中央图书馆藏

《山海经》《说苑》《列女传》《西京杂记》《洞冥记》《世说新语》《世说新语补》《世说新语姓汇韵分》《皇明世说新语》《宣和遗事》《三国演义》《后三国石珠演义》《隋唐演义》《英烈全传》《醉醒石》《花阵绮言》《啖蔗》《人中画》《虞初新志》《阅微草堂笔记》《济癫大师醉菩提全传》《女才子传》《尧山堂记》《野叟闲谈》《溪蛮丛笑》,共25部。

2.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图书馆藏

《山海经》《穆天子传》《列女传》《世说新语》《世说新语补》《酉阳杂俎》《型世言》《残唐五代史演义》《孙庞演义》《西周志》《聊斋志异》《红楼复梦》《补红楼梦》《红楼梦补》《施公案传》《说唐三传》《武穆王精忠传》《升仙传演义》《玉钏缘全传》《禅真逸史》《醒世奇观》《太原志》,共22部。

3.汉城大学奎章阁藏

《山海经》《烈女传》《典故烈女传》《烈仙传》《博物志》《广博物志》《搜神记》《世界新语补》《增补世说新语》《独异志》《宣室志》《吕祖全传》《正续太平广记》《福寿全书》《冷斋夜话》《过庭录》《闲农括异志》《溪蛮丛笑》《癸未杂识》《剪灯新话句解》《醒世恒言》《今古奇观》《三国演义》《封神演义》《东周列国志》《隋唐演义》《三遂平妖传》《续英烈传》《水浒传》《水浒全图》《续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包孝肃公神断百家公案演义》《觅灯因话》《西洋记》《梼杌闲评》《韩湘子》《江邻几杂志》《画史》《玉壶冰》《何氏语林》《杨家将传》《狯园志异》《鸦村丛话》《隋史遗文》《语林》《后聊斋图说》《虞初续志》《广虞初新志》《儒林外史》《红楼梦》《增刻红楼梦图咏》《续红楼梦》《燕山外史》《镜花缘》《平山冷燕》《海公大红袍全传》《彭公案》《南唐演义全传》《精忠演义说本全传》《西来演义》《五虎平西全传》《二十四史演义》《飞龙全传》《吴三桂演义》《花月痕》《西湖佳话》《西湖拾遗》《里乘》《池上草堂笔记》《品花宝鉴》《新齐谐》《希夷梦》《挑灯新录》《道听途说》《四梦汇潭》《淞南梦影录》《宋人百家小说》《梦中录》《说库》《说冷话》《双奇缘全传》《五美缘》《瑶华缘》《二度梅》《义妖传》《善恶图全传》《绘芳录》《四海堂全传》《女仙外史》《英云梦传》《萃忠全传》《女才子传》《混元盒全传》《反唐四望亭》《莲子瓶全传》《夜雨秋灯录》《夜雨秋灯续录》《秋灯丛话》《梨花雪》《增补记事珠》《谐铎》《萤窗异草》《壶天录》《天宝图》《四游记后传》《醒风流》《品花宝鉴》《梦中缘》《莲子瓶全传》,共113部。

4.高丽大学图书馆藏

《山海经》《列女传》《世说新语》《世说新语补》《太平广记》《儒林公议》《侯晴录》《夷坚志》《剪灯新话》《三国演义》《封神演义》《东周列国志》《隋唐演义》《三遂平妖传》《西汉演义》《东汉演义》《东西汉演义》《英烈前传》《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东游记》《豆棚闲话》《阅微草堂笔记》《红楼梦》《七剑十三侠》《于公案》《绣像济公传后传》《再续济公传全部》《四续济公案传》《增异说唐秘本全传》《精忠演义说本全传》《艳史》《白圭志》《青楼梦》《锦香亭记》《雪月梅传》《十粒金丹》《英云梦传》《可惊可愕集》《走马春秋全传》《我佛山人札记小说》,共42部。

上述韩国首都汉城4个重要图书馆共藏有中国古代小说达202部。此外,韩国学者闵宽东在《中国古典小说在韩国之传播》中,有详尽的记载。

综上所述,李朝时期中国小说大量传入,其中以明清小说为最,为李朝汉文小说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