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李德懋
(一)生平
李德懋(1741—1793),李朝文臣,著名学者、实学派文学家。字懋官,号炯庵、雅亭、青庄馆、东方一士。擅汉文汉诗,与朴齐家、柳得恭、李书九为实学派后期四位代表诗人。四人合刊《四家诗》,录有390余首汉诗。亦擅书法、绘画。文才出众,但因庶子出身,未被重用。著有《青庄馆全书》(71卷)、《清脾录》、《雅亭遗稿》、《入燕记》。
1778年,作为书状官,随正使沈念祖赴清,与清文人广为结交。
1779年,始任奎章阁检书官,后任积城县监。
1793年,逝世,终年52岁。
(二)代表作
碧蹄馆
(一)
往往锄头触铁丸,
村娥缀佩爱团团。
太平生长那由识?
透甲曾成壮士瘢。
按,“碧蹄馆”,位于京畿道扬州。壬辰卫国战争时,明援军将领李如松率军与倭寇在此交战。
此诗为回顾壬辰卫国战争之作。碧蹄馆当年的战场硝烟早已消散,兵器业已埋入泥土。和平年代,农民在耕耘时,挖出埋在泥土中的当年兵器,已铁锈斑斑。诗人感叹,如果没有壬辰卫国战争的胜利,驱走倭寇,哪有今天和平宁静的生活。
碧蹄馆
(二)
天兵癸巳齿倭锋,
铁马蹄劳腻土浓。
未抵轻儇蝴蝶阵,
临风痛哭李如松。
诗中怀念壬辰卫国战争时期,统率明军援朝御倭的明将李如松。
善竹桥
血激轰推走水中,
群鱼拂郁鲠皆红。
挥毫满蘸桥痕紫,
写出悲词泣鬼神。
按,“善竹桥”,高丽末年,高丽重臣郑梦周强烈反对权臣李成桂篡位,而被杀害于善竹桥。
诗中怀念高丽重臣郑梦周,对其被杀害寄予无限同情。此诗格调慷慨,气氛悲壮,气势雄浑。
延安府
申公城筑炳几先,
毕竟奇功李月川。
败叠蜿蜒逋草寇,
崇碑赑屃辨龙年。
池莲适用还征税,
野鹤横罹亦直线。
饭夥延州谁识美,
秋荒禾黍剧萧然。
按,“延安府”,位于京畿道西海岸。
“申公”,即申恪。
“李月川”,即李廷馣。壬辰卫国战争时,率军在延安城与倭寇交战,获胜。
“草寇”,此处指入侵李朝的倭寇。
“龙年”,指壬辰年(1592)。
诗中描述了延安府在壬辰卫国战争期间曾是抗击倭寇获胜的地方,而今却成为官府残酷压迫剥削百姓的地方。
观斋离秋雨
会心之树屋头疏,
坐卧方便静者居。
细瓣香留情胜友,
红犀瓜类骨多肉。
乍棱眉颊新凉值,
微润巾衫小雨余。
隐几神游圆悟境,
禅经画传卷而舒。
诗人与朴齐家、柳得恭等人友谊深厚,经常一起饮酒赋诗。描述了与好友朴齐家、柳得恭等饮酒赋诗的欢乐情景。
秋夜吟
一夜新凉生,
寒蛩入户鸣。
野泉穿竹响,
村火隔林明。
山月三更吐,
江风十里清。
夜阑星斗灿,
玉宇雁群横。
诗中描述了山村夜景,山泉、村火、秋月、江风融为一体,犹如一幅风景画。
题田舍
(一)
豆壳堆边细经分,
红暾稍遍散牛群。
娟青欲染秋来岫,
秀洁堪餐霁后云。
苇影幡幡奴雁骇,
禾声瑟瑟婢鱼纷。
山南欲遂诛茅计,
愿向田翁许半分。
诗中描述了农村秋天景色,收割的谷物晒在场院,牛群轻松地吃草,秋风瑟瑟,北雁南飞。
岁时杂咏
(三)
大妹炊白饼,
小妹熨茜裳。
稚弟拜阿兄,
阿兄拜阿娘。
(十)
二女轻如凫,
低仰白板头。
袅袅繁鸣佩,
个个高出楼。
(十一)
小儿剖赤柚,
拟作骰子投。
四仰四俯欢,
一白三红愁。
这组汉诗描述逢年过节的欢乐情景。其三,描述做面饼,准备新衣,兄弟互贺,子女跪拜双亲。其十,描述女孩子玩跳板的欢乐。其十一,描述男孩子玩“掷柶”游戏。诗人将人们欢度节日的情景描述得生动逼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