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李书九
(一)生平
李书九(1754—1825),李朝文臣、学者、实学派文学家。字洛瑞,号惕斋、姜山。文才出众,学识渊博,编撰《庄陵志》《春秋》《正祖实录》。擅汉诗,尤擅五言古诗。与朴齐家、李德懋、柳得恭并称汉诗四家,为实学派文学家。著有《姜山集》《惕斋集》。
1774年,庭试文科丙科及第。历任持平、弘文、刑曹判书、大司宪、右议政。
1825年,逝世,终年71岁。
(二)代表作
晚憩西冈口作
被酒村南去,
溪山入回眺。
雨余积翠多,
樵径隐半峤。
深崦起暮烟,
晴川媚潇照。
遥见巷中返,
时闻水禽叶。
田园洵可乐,
尘世臂已掉。
永怀苏门子,
振策发孤啸。
按,“苏门子”,指晋之阮籍、孙登等人。
“发孤啸”,本源于苏门啸。晋人阮籍与隐士孙登相会于苏门山,畅言抒感。此处比喻隐士的情趣。
此诗描述隐居山村田园之乐。
晓头观潮
篙子宿寒雨,
夜闻篷底语。
朝来两岸树,
不见停舟处。
此诗描绘清晨观潮之景色。
江 夕
家近碧水头,
日夕溪风急。
修林不逢人,
水田鹭影立。
此诗描绘江上晚景,格调清新,冲淡闲远。
晚自白云溪复至西冈口少卧松荫下作
读书松根上,
卷中松子落。
支筇欲归去,
半岭云气白。
此诗高洁清雅,意境如画,堪称佳作。
哀道殣
春风是何物,
浩荡不可名。
阳和鼓群动,
所遇皆发生。
穹壑雪渐消,
平原草已萌。
林峦改旧容,
禽鸟有新声。
万类欣自得,
见此天地情。
念彼沟中瘠,
独非同胞眠。
黄坏莫肯受,
白日尚遗明。
乃知位育功,
始自南亩耕。
尧汤岂不仁,
雨阳犹隔并。
安得造元化,
枯槁亦敷荣?
诗人虽任高官,但忧国忧民,关心民间疾苦。此诗先是描述春意盎然的景象,继之描述社会的凄惨情景,最后表达诗人想为百姓创造安定祥和的生活环境,“枯槁亦敷荣”。诗人忧国忧民关心民间疾苦的汉诗,除此首外,尚有《禾积渊》《奉旨按廉领右早渡汉江》《永平邑内》。
蝴 蝶
蝴蝶双双弄晚晦,
绿荫繁密片红稀。
怜渠不作林间梦,
犹为残香贴地飞。
诗中虽是描述“不作林间梦”,而作“贴地飞”的蝴蝶,实则讥讽社会上终日为名利奔波的人。
郡斋夜宴赠江界老歌姬二首
(一)
青山螺黛敛双眉,
宛转歌喉似旧时。
鲜唱关西新乐府,
灯前泪落竹田词。
诗中描述了官妓的生活,歌喉虽然依旧,但岁月无情,青春不再,人老珠黄,只有悲叹。其实诗人也是感叹岁月的流逝和诗人本身的衰老。
水洞道中
飘然行橐倦长途,
马上披看列国图。
红树遥分弓裔国,
苍山横断貊王都。
萦云石栈归僧见,
旁水芦田落雁孤。
薄暮将寻萧寺宿,
残碑落日访彭吴。
按,“水洞”,位于朝鲜江原道高城郡。
“弓裔”,泰封国王。918年,为王建推翻,被杀于平康。
“彭吴”,汉武帝时人。
“残碑”,即彭吴碑,位于春川。
此诗回顾历史,意在激励国人热爱国家,培养民族感情。
除此诗外,同类题材汉诗尚有《达川吊古》《统军亭》《途中纪兴五首》等。
送馆师金士润参奉之任古乐浪
秋风吹到洞仙关,
匹马行装好挂鞍。
绛帐曾开群弟子,
乌纱新著小郎官。
檀君殿古长林近,
王俭城高一水寒。
最是亲朋多落魄,
天涯解手苦为难。
按,“铜仙关”,位于朝鲜黄海道凤山郡。
“乐浪”,汉武帝时,在朝鲜建立的乐浪郡(汉四郡之一)。
“王俭城”,为乐浪郡郡治,即今平壤。
此诗虽为送友离别之作,却在描述朝鲜的历史,以激励国人,热爱国家,培养民族感情。
诗人还创作有《村暮》《自白云溪复至西冈》,亦为优秀的五绝汉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