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南孝温
代表作《秋江冷话》
《秋江冷话》为1卷本,成书于1492年。
1.对朝鲜汉诗人诗作之评论
《秋江冷话》全书共67条,其中谈诗24条。
南孝温评朝鲜诗人之汉诗时,亦多与中国诗人之诗作进行比较。评论申用溉《杨花渡》诗“沙暖集群鸟,江清浮太阳”两句时,引其友余庆曰:“此子此诗,盛唐韵也。”
又评其父《贺崔国华及第诗》:“将军本无敌,三箭定天山。凯旋朝野喜,丹墀近天颜。”云:“先君三十二而终,无多好句,只有此诗,脍炙人口,唐人所谓‘诗贵传远不贵多’也。”评崔教止与李尹宗之《次韩明浍狎亭》诗说:“李诗太露,不若崔诗之温淳典重。”
2.对中国诗人及诗作之评论
南孝温在《秋江冷话》中对中国诗人之诗作评论有两条:
得天地之正气者人,一人身之主宰者心,一人心之宣泄于外者言,一人言之最精且清者诗。心正者诗正,心邪者诗邪。商周之《颂》、桑间之《风》是也。然太古之时,四岳之气完,人物之性全。樵行而歌咏者,为《标枝》《击壤》之歌;守闺而咏言者,为《汉广》《摽梅》之诗;初不用功于诗,而诗自精全。自后人心讹离,风气不完。《风》变而《骚》怨,《骚》变为五言支离,五言变而律诗拘束。汉而魏晋而唐,浸不如古矣。虽以太白、宗元为唐之诗伯,而所以为四言诗,所以为“平淮雅”者,犹未免时习。视古之稚人妇子,亦且不逮远矣。是故,士君子莫不于诗下功焉。如杜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欧阳子从“三上”觅之。而晚唐之士,积功夫或至二三十年,始与《风》《雅》仿佛者,间或有之。夫岂偶然哉?
郑自勖有周、程、张、朱之见,穷通五经,独不取攻诗之士,曰:“诗,性情之发,何屑屑强下工夫为?”其意虽不为诗,德备而经通,则亦何为病?总如此,与腐儒之见无异。如古之十二律、八音、五声,消融渣滓,动荡德脉,故圣贤人无不知之习之。然不可生知,故孔子从苌弘学之。诗功于人亦然,使人清其心,使人虚其怀,使人无邪心,使人养浩然;牢笼百态,弥漫乎天地之间。不得如古人自然而诗,则必若勉思积功,然后庶几乎万一。是故邵子、周子,亦未免于好诗。而朱文公晚年好读杜诗、后山,而注《楚骚》,或与释相酬唱。衡山之诗,五日之内百余篇。自勖以诗为异端,则亦端周、邵公乎?晦庵乎?佔毕斋金先生曰:“诗陶冶性情。吾从师说。”
按,佔毕斋金先生,即李朝诗人金宗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