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洪万宗

六、洪万宗

(一)生平

洪万宗(1643—1725),李朝学者。字于海,号玄默子、长洲。对传统诗文不感兴趣,致力于诗话和小说创作。著述甚丰,著有《东国历代总目》《诗话丛林》《小华诗评》《海东遗迹》《诗评补遗》《增补历代总目》《旬五志》《东国地志略》《东国乐谱》等。

文才出众,从未入仕。

1725年,逝世,终年82岁。

(二)代表作《小华诗评》

《小华诗评》分为上、下两卷。

1.诗歌理论

洪万宗诗歌理论的核心是尊唐。他认为好诗的标准是“立意深浅”、“造语巧拙”和“格律清浊”。他在南宋诗学理论大家严羽的“兴趣说”基础上,提出“含蓄为佳”的诗歌标准:

凡为诗意在言表,含蓄有余为佳。若语意呈露,直说无蕴,则虽词藻宏丽侈靡,知诗者固不取矣。

2.阐述朝鲜历代汉诗历史的渊源流变和文体成熟

我东之通中国远自坛箕,而文献盖茂茂,隋唐以来始有作者……而至于唐侍御使崔致远,文体大备,遂为东方文学之祖。

3.阐述高丽、李朝的诗体

丽朝规模大而近宋,我朝格调清而近唐。

4.评论朝鲜汉诗人的诗作

对朝鲜历代607名汉诗人的诗作进行评论。时代之久远,范围之广泛,人物之众多,既有帝王,又有名臣;既有著名诗人,又有贫寒诗人;既有男诗人,又有女诗人,实为李朝诗话中评论朝鲜汉诗诗作最多者。还应指出的是,在评论朝鲜汉诗人之诗作时多与中国诗人之诗作进行比较,尤其是与唐诗进行比较。也可以说,洪万宗是用唐诗标准进行评论的。

①评论崔致远、朴寅亮之诗

我东以文献闻于中国,中国谓之小中华,盖由崔文昌致远唱之于前,朴参政寅亮和之于后,文昌入唐赋诗,脍炙人口。

②评论朴訚之诗

容斋曰:“其诗出人意表,自然成长,不假雕饰,殆千古希音。”

③评论宋翼弼之诗

龟峰宋翼弼虽出卑微,天品甚高,亦能文章,其望月诗(“未园常恨就园迟,园后如何易就亏。三十夜中园一夜,百年心事总如斯。”)语甚精到。

④评论李山海之诗(《梦觉》)

清婉圆转,若鹅溪者,可谓能尽少时之才者也。

⑤评论崔庆昌之诗

余尝闻诸先辈为我东之诗雄,唯崔孤云终始学唐,不落宋格,信哉!

⑥评论崔岦之诗

许筠以为简易诗,本无师承,自创为格,意渊语杰,非切磨声律、采掇花草者所可企及。吾以简易诗为胜于文云。

⑦评论许篈之诗

溪谷称东国诗人中,荷谷为最,霁湖亦言绝代诗才。余尝见其古城秋怀诗(诗略),方信二人所言。

⑧评论车天辂之诗

五山天辂文章,李奎报后一人……世或病其蛟螭蚯蚓相杂。余则以为五山诗长篇大作,滚滚不竭,其驰骤不际,不遑择言,虽有小疵,此犹邓林枯枝,沧海流芥。

⑨评论崔承老之诗

崔承老诗曰:“有田谁布谷,无酒可提壶。山鸟何心绪?逢春谩自呼。”辞语清绝,意味深长,颇有古人赋比之体。……布谷提壶亦皆鸟名,此诗得韩(昌黎)法。

⑩评论李仁老之诗(《幽居》)

酷似唐家。

评论李穑之诗(《入觐大明殿》)

词极典雅,可为唐人早朝之亚。

评论郑梦周之诗(《奉使南京》)

非徒理学为东方之主,其文章亦唐诗中高品。

评论高敬命之诗(《渔舟图》)

声韵格律,极逼唐家。

评论李达、白光勋之诗(《登广寒楼次韵》)

荪谷、玉峰,最逼唐韵。

评论郑斗卿之诗

俊逸中极娴雅,风神骨骼,酷似太白。

评论郑之《会饮统军亭》

气格遒健,仿佛老杜。

评论金得臣之诗(《木川途中》)

极逼唐家。

评论洪锡蓂之诗(《晓行》)

晚洲尤逼真,当与贾岛鸡声茅店诗相伯仲。

评论许兰雪轩等女诗人之诗

古之妇人能文者如曹大家班姬……我朝郑氏……兰雪轩许氏……赵承旨瑗之妾、杨斯文士奇之妾……各臻其妙,自是闺房之秀。

古人才妓能诗者如薛涛、翠翘之辈颇多……语皆工丽。

评论高丽李穑等12人之诗风

丽朝作者,各自成家,不可枚举,赵石称丽朝十二家,盖金诗之典雅,郑学士之婉丽,金老峰之巧妙,李双明之清丽,梅湖之浓艳,洪崖之清邵,益斋之精灏,惕若之清胆,圃隐之豪放,陶隐之蕴藉,各擅其名,而白云之高瞻,牧隐之雅健,尤杰然者也。

21评论李朝李崇仁等诗人之诗风

郑学士《咏杜鹃》诗……怪其工艳。

李云《德渊院》诗……慕其孤高。

占毕斋《仙槎寺》诗……嗟其清亮。

金冲庵《寒碧楼》诗……喜其豪壮。

李容斋《溪上即事》诗……想其奇工。

郑湖阴《感怀》诗……觉其清切。

崔东皋《除夕》诗……欢其奇健。

孤五山《咏孤雁》诗……畏其秀逸。

崔孤云《姑苏台》诗……凄婉。

林西河《赠人》诗……寒苦。

金老峰《泒洲》诗……纤巧。

李益斋《晓行》诗……清广。

李陶隐《元日早期》诗……典丽。

金占毕《伏龙途中》诗……古朴。

朴挹翠《永保诗》诗……奇逸。

郑湖阴《旅舍》诗……奇妙。

崔东皋《客中》诗……锻炼。

车五山《咏怀》诗……感慨。

权石洲《幽居漫兴》诗……神妙。

李东岳《江亭》诗……浏亮。

李泽堂《丽江》诗……凄切。

郑东溟《北关》诗……奇壮。

5.评论中国诗人之诗作

洪万宗在《小华诗评》记述多名出使李朝的清朝使节之诗作。

诏使华察《鸭绿江》诗曰:“春江三月送浮槎,日落潮平两岸沙。天地本来分异域,风尘此去愧皇华。波翻鸭绿初经雨,柳带鸦黄未着花。四海东书今一统,东溟文物自帝家。”

远接使阳谷苏世让次曰:“溶溶清浪泊灵槎,骑从如云簇晚沙。始识天公分物色,故教仙客管春华。烟含濯濯江边柳,雨浥离离岸上花。一脉斯文情谊在,车书同属帝王家。”诏使叹赏。

敕使之来,蔡相(济贡)为远接使。敕使见我国衣冠尚依大明之制,作诗曰:“星槎昨夜出东坰,谁识衣冠在幕庭。”令济贡续之。济贡慌忙未及对。

僧有一适在旁,代作曰:“一片丹心君莫变,首阳山色古今青。”以送之。

敕使曰:“俺观接伴之相,不过小国相位,今见其诗,有王者气象。”

《小华诗评》对后世影响很大。金得臣指出:“以余观之,徐世家之诗话,精而不博;梁霁湖之诗话,稳而久少。今于海之所著也,精而稳,博而赅。虽谓之度越两公,亦非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