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评估与转诊标准

二、疾病评估与转诊标准

(一)疾病评估

患者初次院内就诊,首诊医生应进行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

1.压痛:检查椎旁或棘突是否压痛阳性(压痛位置一般与受累节段相一致)。

2.颈椎活动范围:进行颈部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活动的检查。神经根型颈椎病者颈部活动受限比较明显,而椎动脉型颈椎病者在某一方向活动时可出现眩晕。

3.压头试验(又称Spurling试验):让患者头向患侧倾斜,检查者左手掌平放于患者头顶部,右手握掌轻叩击左手臂背侧,若出现根性痛或麻木则为阳性。神经根症状较重者双手轻压头部即可出现疼痛、麻木表现或加剧。

4.椎间孔分离试验:对疑有根性症状者,患者坐位,双手托住其头部并向上牵引,若出现上肢疼痛麻木减轻者则为阳性。

5.神经根牵拉试验(又称Eaton实验):又称臂丛牵拉试验,患者坐位,头转向健侧,检查者一手抵住患者耳后部,一手握住其手腕向相反方向牵拉,若出现肢体麻木或放射痛即为阳性。

6.霍夫曼征检查(Hoffman征):右手轻托患者前臂,一手中指、食指夹住患者中指,使腕关节背屈,用拇指快速向下弹刮患者中指指甲部,正常情况患者除中指外其余手指应无明显反应,若其余手指出现屈曲活动即为阳性,说明颈部脊髓、神经损伤。

7.旋颈试验:又称椎动脉扭曲试验,患者坐位,做主动旋转颈部活动,反复几次。若出现呕吐或突然跌倒,即为试验阳性,提示为椎动脉型颈椎病。

8.感觉障碍检查:对颈椎病患者做皮肤感觉检查有助于了解病变的程度。不同部位出现的感觉障碍可确定病变颈椎的节段;疼痛一般在早期出现,出现麻木时已进入中期,感觉完全消失已处在病变的后期。

9.肌力的检查:颈椎病损伤神经根或脊髓者,相应脊髓节段控制的肢体肌力会出现下降,若完全失去神经支配,则肌力可为零。根据各肌肉支配的神经不同可判断神经损伤的部位及节段。

为了客观地评定脊髓病损的程度,评估各种治疗方法的效果,常用“颈椎病脊髓功能状态评定法(40分法)”(表6-1-2)。该评定方法主要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疾病痛苦程度等五个方面进行评估。根据患者能否实现日常生活活动,将计分分为四个等级。

表6-1-2 颈椎病患者脊髓功能状态评定(40分法)

(续表)

评估是确定颈椎病治疗策略的基础,建议初诊及以后每年评估1次。

(二)转诊建议

患者出现无法缓解的顽固性颈痛、累及四肢的神经功能受损症状、共济失调、行走障碍以及与颈部运动相关的神经根症状,或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心悸等生命体征不稳、二便失禁,提示需要更进一步的专业检查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