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HPV疫苗

四、HPV疫苗

HPV疫苗主要诱导机体体液免疫反应,产生的中和性抗体在HPV进入机体时即可与病毒抗原结合,从而防止HPV感染。通过预防初次HPV感染和减少持续性HPV感染来阻断子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和发展。疫苗产生的抗体可透过血管壁,在局部上皮组织形成较高浓度。当HPV通过黏膜上皮的细微伤口接触基底层细胞时,位于上皮组织中的抗体即可与病毒结合,发挥中和作用。现有证据表明,目前已上市的HPV疫苗安全性良好,不良反应与其他疫苗相似,临床试验显示87.3%~100.0%的保护效力。

1.疫苗分类:HPV疫苗在我国属于非免疫规划疫苗(第二类疫苗),按照疫苗说明书和“知情同意、自愿自费”原则提供疫苗接种。我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批准上市4种HPV疫苗:国产双价HPV疫苗(大肠杆菌)、双价HPV吸附疫苗、四价和九价HPV疫苗(表8-3-1)。

推荐9~26岁女性接种HPV疫苗,特别是17岁之前的女性;同时推荐27~45岁有条件的女性接种HPV疫苗。无论是否存在HPV感染或细胞学异常,对适龄女性均推荐接种HPV疫苗(接种之前无需常规行细胞学及HPV检测)。不推荐妊娠期女性预防性接种HPV疫苗;若近期准备妊娠,建议推迟至哺乳期后再行接种;若接种后意外妊娠,应停止未完成剂次的接种;已完成接种者,无需干预。既往HSIL接受过消融或切除性治疗的适龄女性可以接种HPV疫苗;对于子宫颈癌治疗后接种HPV疫苗是否获益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既往肛门上皮内瘤变2+的适龄女性,特别是肛门鳞状上皮性癌高风险人群(包括HIV阳性的女性,既往阴道上皮内瘤变2+和外阴上皮内瘤变2+的女性患者)推荐接种HPV疫苗。优先推荐高危生活方式的适龄女性尽早接种HPV疫苗,即使已知HPV感染/细胞学异常及既往接受过HSIL治疗者也推荐接种。患有HIV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1型或2型糖尿病的适龄女性不影响接种HPV疫苗,器官/骨髓移植后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须个体化处理。

表8-3-1 我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的HPV疫苗特点和接种程序

(续表)

注:HPV为人乳头瘤病毒;CIN为子宫颈上皮内瘤变;AIS为原位腺癌;*1年内接种3剂为完成免疫接种;#2018年10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九价HPV疫苗可用于9~45岁女性;&2020年11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四价HPV疫苗应用于9~19岁女性

2.接种疫苗后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接种部位疼痛、肿胀、红斑,全身反应,例如发热、头痛、眩晕、疲劳、肌肉痛、关节痛和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痛)等。

3.HPV疫苗接种注意事项:对疫苗的活性成分或任何辅料成分有超敏反应者禁止接种HPV疫苗,注射本品后有超敏反应症状者,不应再次接种本品。以下人群需慎用HPV疫苗:①有血小板减少症或其他可成为肌内注射禁忌证的凝血功能障碍者不宜接种;②妊娠期女性或备孕女性推迟至妊娠期结束后再接种,哺乳期女性接种时应谨慎;③急性疾病常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接种疫苗可能会加重症状,建议在痊愈后接种;④因部分女性有不同程度的经期不适,建议于非经期接种。

4.接种HPV疫苗后仍应进行子宫颈癌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