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治疗

三、治疗

(一)非甾类消炎药

非甾类消炎药(NSAIDs)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第一线药物,能改善症状,但不能控制病程发展。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的刺激,应避免同类药物的叠加使用,并优先使用选择性COX-2抑制类药物,必要时可与胃黏膜保护剂或PPI联用,饭后口服。常用的药物有塞来昔布、艾瑞昔布、尼美舒利、依托考昔等。

(二)DMARDs和免疫抑制剂的选择

该类药物较NSAIDs发挥作用慢,临床症状的明显改善需1~6个月,故又称慢作用药。它虽不具备即刻止痛和抗炎作用,但有改善和延缓病情进展的作用。一般首选甲氨蝶呤(MTX),并将它作为联合治疗的基本药物。其他常用的药物有柳氮磺吡啶、来氟米特、抗疟药、青霉胺、金诺芬、硫唑嘌呤、环孢素、环磷酰胺等。

类风湿关节炎一经诊断即开始DMARDs治疗。推荐首选MTX,也可选用柳氮磺吡啶或羟氯喹。视病情可单用也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DMARDs联合治疗。一般对单用一种DMARDs疗效不好,或进展性、预后不良和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采用作用机制不同的DMARDs联合治疗。

(三)长期用药管理

作为慢性发展性疾病,长期药物维持是治疗达标、延缓疾病进展的关键。对所有患者都应监测病情的活动性。对早期、急性期或病情持续活动的患者应当密切随访,直至病情控制。处于缓解期的患者可以每半年随访一次,同时,根据治疗药物的要求定期化验相应指标。

经治疗后的症状缓解,不等于疾病的根治,近期有效不等于远期有效。DMARDs可以延缓病情进展,但亦不能治愈类风湿关节炎。基于这一点,为防止病情复发,原则上不停药,但也可依据病情逐渐减量维持治疗,直至最终停用。

(四)物理疗法

在急性期,患者关节出现肿痛、僵硬,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水疗(热水袋、热浴)、热敷(蜡疗)、红外线等温热治疗法可能会加重炎症反应,因此不推荐使用此类治疗方式,但是可以使用冰敷、低温冷冻、短波等非热效应治疗方法减轻局部炎症,消除肿胀,减轻关节疼痛。在慢性期,患者病情稳定,炎症指标恢复正常,关节肿痛等症状消失。在排除治疗禁忌证的情况下可给予TENS、高频电疗、紫外线、红外线、超声波等治疗,可以缓解肌肉痉挛,减轻关节的僵硬,防止畸形和恢复功能,提高生活的独立性。

物理疗法较药物治疗无不良反应或者有很小的不良反应,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其他物理因子治疗方式在改善RA症状和缓解炎症方面的有效性也得到证实,并逐渐地应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