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概述与诊断
依据近年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慢性肾脏病(CKD)在全球患病率约为14.3%,中国CKD患病率约为10.8%。CKD患病率高、知晓率低、预后差、医疗费用昂贵,已成为严重影响国人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慢性肾脏病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3个月,包括出现肾脏损伤标志(白蛋白尿、尿沉渣异常、肾小管相关病变、组织学检查异常及影像学检查异常)或有肾移植病史,伴或不伴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或不明原因的GFR下降(<60 ml/min)≥3个月。
(一)诊断
出现表7-3-1中任何一项指标,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即可诊断为慢性肾脏病。
表7-3-1 慢性肾脏病诊断标准
注:至少满足1项;AER:尿白蛋白排泄率;ACR:尿白蛋白肌酐比值;GFR:肾小球滤过率
(二)筛查
无论有无危险因素都要进行筛查,建议每年进行一次白蛋白尿和血肌酐的检测。对于慢性肾脏病高风险人群,如肾脏病家族史、糖尿病、高血压、高尿酸血症、高龄(>65岁)及肥胖等,应开展一级预防,每半年开展一次慢性肾脏病防治知识宣教,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尿白蛋白/肌酐比(ACR)和血肌酐的检测以估算GFR。
(三)鉴别诊断
对于慢性肾脏病应注意鉴别诊断,排除非肾脏疾病因素,如健康年老引起的GFR下降、孤立肾囊肿等,还要与继发性肾病和一些遗传性肾病鉴别区分。此外,尚应除外下尿路疾病、感染、前列腺炎、尿路结石等。
慢性肾脏病需要与急性肾损伤进行鉴别,临床上通过病史和病程可予鉴别。
常见肾病原因有以下几种。
1.肾前性因素:循环血容量不足、心力衰竭、使用ACEIs或NSAIDs药物。
2.肾后性因素:尿路梗阻,最常见的是尿路结石、肿瘤等。
3.肾实质性因素:糖尿病、恶性高血压、肾毒性药物、急性肾盂肾炎、急性间质性肾炎、高钙血症等。
4.肾血管性因素:肾动脉狭窄、肾静脉血栓、肾动脉栓塞。
5.混合因素:感染、消化道出血、严重创伤、大手术。
在病史不详时,可根据影像学(和相关实验室)检查进行鉴别诊断。慢性肾脏病可发生急性加重或伴发急性肾损伤,应根据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区分原因,查找急性加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