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评估与转诊建议
(一)疾病评估
1.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主要症状是下腰痛和坐骨神经痛,发病前常有腰部扭伤史、腰部劳累史。此腰腿痛因行走、站立、久坐等活动后加重,卧床休息后可暂时缓解,为一侧或双侧下肢痛,沿坐骨神经分布的放射痛,沿臀部到大腿后面或外侧及小腿外后侧至足背或足底,个别患者疼痛可始于小腿或外踝。半数患者可因咳嗽、打喷嚏或腹部用力而下肢疼痛加重。对于高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症状多表现为下腹部腹股沟区或大腿前内侧疼痛。中央型椎间盘巨大突出患者,可发生大小便异常或失禁、马鞍区麻木,严重者可出现足下垂。有一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因其腰部交感神经受刺激而表现出下肢发凉,有的还可出现单侧或双侧下肢水肿。
2.体征:脊柱侧弯和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1)脊柱侧弯:患者脊柱多有侧弯。腰椎曲度改变:腰椎生理性前凸消失,甚至可向后凸,脊柱活动受限。压痛点:压痛明显处在患侧相应棘旁。
(2)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大多在15°~30°即出现放射痛;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反射改变。
3.影像学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依据除了病史与查体体征的改变之外,还有一项重要的诊断依据就是影像学检查。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之中,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有X线片和CT、MRI检查。
普通X线平片需拍腰骶椎的正、侧位片,必要时加照左右斜位片。常有脊柱侧弯,有时可见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唇状增生。腰椎CT检查提示软组织向后突入椎管,偏一侧多见挤压神经根,可见钙化影出现。腰椎MRI检查提示病变阶段椎间盘脱水变性,向后突出压迫硬膜囊、神经根,可基本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肌电图可帮助区别病变系肌源性或是神经源性。对于神经根压迫的诊断,肌电图有独特的价值。肌电图检查还可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效果作出适当的评估。
评估是确定腰椎病治疗策略的基础,建议初诊及以后每3个月评估1次。
(二)转诊建议
有以下情况的患者需要进一步评估或转诊:马尾神经综合征、尿潴留、肛周麻木、运动功能丧失、严重的单一神经根麻痹、神经症状进展、持续6周以上的放射性疼痛、难治性小腿疼痛,或影响患者日常活动的复发性坐骨神经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