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创作元素训练·编写故事

剧本创作元素训练·编写故事

理论课

※教学目的与要求

提高学生对“情境”的观察、思索和提炼能力,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将来进行舞台小品创作打基础。

教学内容提要

▲规定情境的设定

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情境的重要性。情境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环境,环境建立,包括社会的、历史的、民族的。戏剧情境的展示,离不开剧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和理解。

通过规定情境进行故事编写,使学生自然接受和了解“戏剧情境”的概念,以及情境的设置与使用。(关于“戏剧情境”的课题将在后文专门设置一节理论课展开)

▲编讲故事游戏

在编写故事前,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编讲故事练习。

由教师设置人物关系,再由学生依次轮流编讲下去。

例如: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公共场所发生的戏剧性事件为开端,让学生依次讲下去。如公交车上一个女孩的钱包被偷了,菜市场发生了打架斗殴等。

教师提供一个谜语或者故事的结尾,让学生编讲出一个合乎逻辑的故事发展过程。如两个游客在海滨饭店吃了一道用鸽子肉做的菜后,其中一个人就自杀了,这是为什么?

▲编写故事

教师提出一个规定情境,要求学生当堂进行写作,并进行课堂阐述。教师需提出一个具有冲突性、事件性和环境特殊的规定情境,令学生展开想象。

作业必须具有戏剧性和舞台性,人物主要通过对话进行交流。

课堂作业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戏剧情境”与“规定情境”的含义。

▶作业要求:教师强调学生从生活中取材,如某一社会问题、突发事件等。学生还应注意观察的角度,舞台的可再现性以及再创造的能力。

◎编剧漫谈

·编剧的情绪控制

各位,演员在舞台上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就是演员傻乎乎地去表演情绪。情绪的表演是最难看的,观众对这个演员会产生排斥。在生活中也一样,如果你是个正常人,看见一个人号啕大哭时,或者遭受灾难,或者面对危险,血淋淋,惨兮兮,你会本能地退缩,不敢看,不敢想,更别说去欣赏了。除非你是一个内心有点阴暗、有点冷血的人,有点变态的心理,才会去欣赏,比如有报道说有人看见别人要跳楼,在下面喊,快跳啊,快呀!这种人,想想看,也许他平时也是个规规矩矩的人,没什么毛病,但这种时候,他很可能就把扭曲的变态的一面显出来了。因为,过度的悲伤、愤怒和痛苦,都是人类所畏惧的,特别是直接面对的时候,人会本能地排斥。读文学作品可以,直接面对你会尴尬或不好受。

很早以前,古希腊人亚里士多德就发现了这个规律。希腊神话中有一对父子姓拉奥孔,在众神要毁灭特洛伊城的计划中,他得罪了雅典娜女神。雅典娜刺瞎他的双眼,又从海中调来两条巨蛇,放到田地里,让他们去耕田,蛇愤怒,把他和他的两个儿子活活缠绕。海蛇钻进他们的身体里,又撕又咬,撕心裂肺,你可想见他们多痛苦!文学是线性的,欣赏它你不会觉得多么血腥、多么残暴。亚里士多德发现,当拉奥孔与蛇的故事变成雕塑时,雕塑家就让他们与蛇缠斗的表情和身姿温和了许多。由此,他写了一篇文章,专门来论述形象展示和文字描写的区别。

演员舞台上表演,一定是有控制的表演。没有控制的表演是丑陋的、难受的、低级的、不符合人情事理的。这种丑陋、难受、低级的表演最怕的就是直接表演情绪,而不是表演人物的行动。

剧本也是这样。

作为一个好编剧,就要学会控制情绪。比如郭沫若写《屈原》,他是个诗人,不是个剧作家。你会发现,他在写作时是没什么控制的,喜欢把很多有关情绪的辞藻全都拽到人物身上,这在他剧本中比较常见,太文学太拽词。原本的《雷电颂》在舞台上表演比较难,除非你砍掉三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二,提取具有戏剧性的文字,才会好一点。

所以,好编剧需要你能把情绪变成动作,能让演员真正在舞台上行动起来。

一个好编剧,知道一点表演再来写剧本,那才出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