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剧场

走进剧场

理论课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剧场,对舞台,包括对舞台装置、舞台人员配备、剧场舞台的使用事项有全方位的认识和了解。

教学内容提要

▲剧场的基本概况

教师指导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一定去剧场看过演出吧?大家对剧场和剧院都有哪些认识?

教师通过提问法与联想法促进学生思考。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举例说明剧场和剧院两个概念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以免学生混淆。

教师介绍场地设施:大剧场、中剧场、小剧场、多功能厅。

▶大剧场

·品字形舞台,采用主舞台、上台口侧台、下台口侧台和后舞台。

·舞台形式:舞台台口宽度为16米,高度为10米;主舞台宽度为2.5米,进深为20.8米;后舞台宽度19.6米,进深为10米,高度为9米;侧舞台宽度为2.5米,进深为20.8米,高度为10.5米。

大剧场舞台形式

·观众席:观众席座位1600席。一层观众席座椅共计1117席,其中包含乐池加座144席,残疾人座椅4席;二层观众席座椅共计483席,其中1、2包厢各53席;3、4包厢各27席(包含残疾人座椅4席);5、6包厢各18席。

大剧场观众席

▶中剧场

·采用主舞台、上台口侧台、下台口侧台。

·舞台形式:其中舞台台口宽度为14米,高度为8米;主舞台宽度为19米,进深为19.6米;上台口侧舞台宽度为16米,进深为19.6米,高度为8.2米;下台口侧舞台宽度为10米,进深与高度和上台口侧舞台相同。

中剧场舞台形式

中剧场观众席

▶小剧场

·开放式舞台。

·舞台形式:舞台宽度约为17.5米,深度约为8.9米,高度约为6米。

小剧场舞台形式

小剧场观众席

▶多功能剧场

·舞台形式:宽度约为18米,深度约为20米,高度约为6米。

教师引导学生考虑剧场建立需要注意的问题。

▶剧场的地理位置和交通路线。

▶剧场的周边环境和设施。

▶剧场的租用情况(场地租金、租用须知)。

▲剧场的基本技术资料

教师指导

教师分别为学生简单介绍大剧场、中剧场、小剧场和多功能厅的舞台机械设备、灯光系统设备、扩声系统设备、舞台监控系统以及幕布与地胶、乐器和辅助设备。具体参考教材附录技术资料部分。

课堂作业

▶学生个人作业: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剧场,并把自己当作剧场的负责人员,向大家做全面的剧场介绍。

▶学生分组作业:学生分组,并自行选择剧场。各组学生分头收集和整理剧场的基本信息以及技术资料,制作完成剧场技术手册。

管理漫谈

·管理三部曲:戏剧管理的三大块之二——演出制作

第二步就要开始想怎么做,也就进入了制作阶段。制作阶段就非常实际了。比如我们肯定要做《战马》这么一个剧目,那怎么做呢?是不是改编剧本?把小说改编成为剧本,就要去洽谈小说的版权,预算是怎么样的?你要计划一下,大概想做一个什么规模的剧目?有多少表演者?因为完成剧本以后,甚至在做剧本策划的时候,你就可以开始制作并酝酿这些事情了。因为小说是现成的,或者是过去的剧本,即使是原创剧本,那这个原创剧本也基本上是到了你手里面,你才能够开始制作。你要怎么做?成本是多少?做成什么样的剧目?做成什么规模?做给谁看的?是做一个公益类的,还是做一个商业类的?以及票房的预期等。这些都要在这个“做什么”“怎么做”的阶段解决好。

到了这里,制作阶段就跟我们刚才谈的与导演的制作联系起来了,也就是导演就要开始进入了。

现在我们来专门谈一下,戏剧制作经历了几个以谁为中心制作的时期。

第一个时期叫编剧中心时期。以编剧为主,一切都由编剧来带头,由编剧作为主要的策划人,制作人甚至包括演出人、经纪人,一切都是以编剧为中心。古希腊戏剧就是个典型的以编剧为中心来进行制作和执行的。

第二个时期就是导演中心制。导演中心制是17、18世纪以后了,从歌德[4]开始,他跨着编剧,跨着导演,还跨着制作人,是三者衔接的。歌德在魏玛大剧院做《浮士德》的时候,因为在此之前他做了很多歌剧,所以他就要求戏剧演出能够像歌剧演出一样精确,应该说,在这里他成为戏剧专业导演的第一人。后来,梅宁根公爵[5]就更像是一个制作人,像戏班班主一样,他带着剧团并且安排剧目,后来欧洲人把他誉为第一导演。但是我考察下来,我觉得真正的第一导演应该是歌德,歌德要比他要早几十年。导演中心制发展到今天,基本特点就是整个剧组由导演说了算。

第三个时期,也就是到了现代的工业社会,尤其是好莱坞时期,出现了一个重要的人物,这个人物实际上最早是资本的掮客。他一手能够联系到资本,一手能够联系到艺术家,他就是制作人中心制的由来。资本要找一个管理者,资本才放心,如果完全让艺术家做主,那就没完没了。一尺胶片是很昂贵的,如果艺术家总是不满意,要求一遍遍地重来,那资本家就惨了。所以他就要把这个权利委托给另外一个人,不是委托给艺术家,而是一个艺术的经理人。这个经理人就是制作人,由他来决定怎么花钱。这就是制作人中心制的由来。

人类最早的戏剧是由编剧主导的,因为内容为王,编剧成为制作的中心,编剧中心制诞生。第二步,导演成为制作的中心,以艺术为王,那个时候很多资助,类似像魏玛歌剧院这些,得到的是不计成本的皇家资助。路易十四、路易十六都是爱看戏的,想花多少钱制作就花多少钱;或者政府主导的艺术项目,不计工本。这种时候就是以导演中心制为主。然后到了第三步,资本和大工业进入,他们为了更好地控制或降低成本,又能够更好地拿到票房,所以这个时期就出现了制作人中心制。

现在中国的模式介于这两者之间,政府的项目往往是导演中心制的,而合资或者投资的项目往往是制作人中心制的,因此这两者都有。很多电影往往是制作人中心制的,包括动画片,因为它得要挣钱。但是很多政府项目是导演中心制的,比如有些政府项目就会不计成本,赔钱就赔钱。如果你们今后到英国去留学,经常可以看见一些皇家学校(Royal School)、皇家公司(Royal Company)、还有皇家剧院(Royal Theater),他们相对是不太计成本的。英国有所著名的皇家戏剧艺术学院,我们曾经去参观了这所学校。我们进去参观,看了十来间教室,每一间教室都非常小。每年演员招一个人,编剧招一个人,导演招一个人,很袖珍,很高端。虽然理论上说皇家不记工本,但它其实还是记工本的,只是很奢侈而已。教师比学生多,入学的门槛很高,几乎进不去,是推荐制,这就是皇家艺术学院。还有一个比较厉害的是英国国家剧院(The National Theater,NT),它也是基本非营利,但现在也发展出营利的模式,《战马》就是以营利性的模式操作。

另外,还可以看到,艺术创意策划和演出制作,往往欧洲引领美国潮流,美国扩展成全球潮流,所以不少艺术创意基本上都在欧洲完成,再到美国实现挣钱。你们刚才看的音乐剧《悲惨世界》就是这样一个大致的传播或扩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