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实操·画面小品
理论课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运用“舞台调度”“舞台事件”“导演艺术特性与职能”等所学的具有规律性的知识,通过独立创作,初步掌握舞台调度的方法和技巧,进一步巩固学生在创作事件小品中已获取的组织舞台行动和处理舞台事件的创作能力,使学生更为深入和具体地领会到导演处理综合艺术的魅力。让学生在尝试组织舞台调度的造型形式、形象地展示人物行动的过程中,加深对导演思维的特性及行动性的形象思维的认识。
教学内容提要
▲画面小品教学内容
画面小品首先是一个事件小品,它的创作要求应当是既符合事件小品,同时又是为了训练编导如何组织舞台调度,进一步巩固学生在创作“事件小品”中已获取的组织舞台行动和处理舞台事件的创作能力。
教师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界定画面小品的概念。
画面小品的空间处理已经由原画面设定,导演必须尽最大可能在舞台上体现原画描绘的空间环境和人物服装造型等。画面小品在结尾打点剧终时应有四五秒的停顿处理,往往此时正是戏剧故事的高潮顶点或高潮过后的余波,这将要求导演组织舞台调度所展示的人物行动、人物关系、人物神态都能有机进入画面的规定位置,使全剧的结尾与原画做到完美吻合——我们称之为“入画”。
教师询问学生什么样的画面可以用来编排画面小品,并引导学生讨论。
▶画面的选择
·题材:古今中外不限,一般可以从油画、水粉画、版画、水墨画、文学作品的插图、艺术摄影的图片等当中去挑选。
·内容:所选择的作品必须取材于社会生活或家庭生活,以写实手法创作的,具有戏剧性冲突场面的作品。
·画面要以人物为主题,拥有一个以上的人物在画面里,但不可以太多,画面里的人物应有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画面所表现的瞬间,经过想象挖掘,能构思出一个短小的并可能在画面描绘的空间里表演的戏剧故事。
·戏剧故事应可以在舞台上演出,故事中要有事件,并能引发人物之间的积极的相互行动、影响人物关系,故事结束时的舞台场面必须与所选画面完全一致。可以把所选的画面看成落幕瞬间的剧照。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创编素质训练。
学生可以分组运用客观画面进行有想象力的创造,组织合理有机矛盾冲突、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画面的深刻思想内涵,而后进行讨论,深化对“画面”的理解。
学生分组,进行画面小品的创编。
学生选取一幅环境具体、人物精练、具有戏剧性冲突可能的静止画面,在得到教师认可后,再进行剧本构思。要求通过人物有机合理的行动,最终将剧本的结尾有机地停顿在所选取的画面上。
▲画面小品的创作范例
画面小品《车站》——根据英国摄影家毕尔·布兰德的摄影照片创作。

画面小品《车站》选取的图片素材 (英国摄影家毕尔·布兰德 摄)
▲画面小品范例
车站
时间
20世纪80年代一个夜晚
地点
车站站台
人物
诗韵——一个自尊心很强的女人。
俊泓——一个受生活所迫而随波逐流的男人。
诗韵:呵呵,说得多么冠冕堂皇!
俊泓:我不得不去夜总会吹萨克斯这你是知道的!
诗韵:是我让你去的又怎么样?我是让你去工作!不是去……去做那些事!
俊泓:是!哈哈工作?你了解我的感受吗?我就像个任人耍笑的小丑!我原来是个记者!可现在?当我看到昔日的同学、曾经的同事来这里消遣、娱乐!我死的心都有!我痛苦,我难过没有人来安慰我,就在这个时候,我认识了艾玛,是因为一次她喝多了我帮助了她。她天天来看我,给我慰藉,她还答应给我找一份不错的工作。
诗韵:为了母亲、为了孩子、为了这个家!我不也背着你们偷偷地来这里做这样的工作吗?如果我愿意,只要我放下自尊,我可以轻松地挣很多钱,但我没有那么做!无论生活怎样!我们必须都得活着!可是,这不能作为你犯错误的借口!
俊泓:诗韵,我知道我的感情是脆弱的!但不管怎么样,我都不是有意的!
诗韵:你知道吗?当我闻到你身上有其他人的味道,当我发现你衬衣领口上的口红印,你知道我的感受吗?我相信你!我相信曾经的海誓山盟!可是!可是你辜负了我!你背叛了我!我绝不原谅你!你给我滚!(站到广告台前,背过身哭泣)
俊泓:(上前一步,扶着诗韵,把诗韵身体转过来)诗韵,我错了!请原谅我吧!(落幕)
【徐徐关幕,到画面位置停顿3秒,急拉幕。
选择一幅图画进行编、导、演,创作一个画面小品。
作品要求具有积极的思想立意。
呈现需较为完整,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艺术完整性。
◎导演漫谈
·导演与表演:场面与Cue
在希腊化时期的末期,经过古罗马和中世纪以后,场面就变得越来越讲究。比如我刚才说的“魔鬼之口”,它由于有了这个装置,谁先出来什么,是哪个地方放火,什么时候冒烟,什么时候鼓噪,从布景构置到音响,它一定得要有个安排,有个程序,你不能说我想放火就放火,他就没有Cue了,乱套了,是不是?
各位一定要记住,其实最简单的导演的操作手册,就是组织好Cue,安排好Cue,执行好Cue。场面,一个个的场面,一个个的Cue点,精确、精确再精确。
Cue这个词来源于法国,有“信号、队列、序列、台球杆、信号(剧场)”的意思。在使用中逐渐演变成英语中常用的“提示”“暗示”等意思。
在舞台上,这个“提示”指的是什么?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再提一个问题:舞台上为什么需要“提示”?答案一定是“变化”——灯光强弱虚实,音响渐起渐弱,突起急停;舞美布景道具迁换,服装更换,演员上下场等都是“变化”。而要厘清并最终能管理舞台上如此庞杂的“变化”,舞台监督必然只能通过“提示”相关负责人,来实现和保障演出的顺利进行。这个“提示”也就是指:舞台监督在演出过程中,对既定发生的“变化”,向相关负责人发出“准备(变化)”“实施(变化)”等指令的节点。
怎么来把整个全剧的场面组织好?导演设定Cue点。导演设定Cue点,Cue点就是切入,切入就是谁怎么入场,谁怎么出场,怎么出来,穿什么衣服出来,用什么动作出来,拿什么东西出来,用什么声音出来,哭着出来,笑着出来,暗中出来,明着出来……怎么出来。人物出场,很不简单。当然,包括怎么下去,等等。这是导演组织场面非常重要的一个手段,就是Cue,设立Cue点,尤其是有机关布景的时候,是导演组织场面的具体落实处。
导演对演出的最重要的指挥指导,就是在一个特定的空间里面设置Cue点。把Cue点固定下来以后,实际上这个场面就已经被确定了。重要的事说三遍,你怎么排一个戏,怎么来组织上面的空间,Cue,Cue,Cue都有了。
比如演出场所,镜框式的、沉浸式的、野外的或者环绕式的,有了这个物质环境,我怎么组织场面,我具体怎么来解决,我得要在这个场面里面设置若干个Cue点。怎么上场怎么下场,谁,怎么上下,上来做什么,怎么做?这四个问题,都落实在Cue上。
上次我们专门谈到四个问题:人物,上下,做什么,怎么做?但是它的最核心的技巧就是设计Cue点。所以在这个时候,导演和你的秘书——场记和表演要配合好。场记在这个时候要记住导演确立的表演的一些重要支点,男女主演容易记住,但是配角、龙套演员很可能第二天甚至当时就全忘了。我还经常看到演员拿个本子上来问,上次不是这么走的吗,哇啦哇啦,乱成一团……谁来解决这个问题?场记,他要把这些记住。现在场记的手段很多了,拍个照片,录个短视频,我就知道今天导演基本上这个场面是怎么走下来的,下次我们跟着往后排的时候,就可以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