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教育教学法及实用教程(一)课程教学大纲

戏剧教育教学法及实用教程(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戏剧教育教学法及实用教程(一)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类

课程属性:综合类

总学分:__

总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26/46

开课部门:

修读对象:__专业__年级

考核方式:考试/考查

制定时间:__年__月

编写说明

一、课程概述

本课程结合戏剧与影视类学科的教育实际,对戏剧与影视艺术进行分类的性质依据,以及具体实施的方法,将戏剧与影视类艺术专业进行整合,推进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展开戏剧与影视类专业的学习;课程分为四个板块:声音与形体、假装·模仿·扮演、编剧导演管理、综合实践;四个板块融会贯通,形成了一套成建制、有理念、有系统的戏剧教育教学法。

1.课程名称(中文/英文):戏剧教育教学法及实用教程(一)

2.课程性质:必修/选修/辅修

3.总学时/学分:72

4.理论授课学时/实践(上机)学时:26/46

5.预修课程:

6.修读对象(专业、年级):

7.课程教材:

▲陈珂编著.《戏剧教育教学法及实用教程·假装·模仿·扮演》;

▲陈珂编著.《戏剧教育教学法及实用教程·编剧·导演·管理》;

▲陈珂编著.《戏剧教育教学法及实用教程·声音与形体》。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本课程分为四个部分(各1课时):①声音与形体;②假装·模仿·扮演;③编剧·导演·管理;④综合实践训练。

1.声音与形体部分是实践课程,包括声音与形体的基本功训练、表演唱训练、戏曲身段组合、民族与现代舞组合等。主要训练作为舞台艺术工作者的基本功与作为一名戏剧与影视专业教师最基本的示范能力。

2.假装·模仿·扮演板块以实践课为主,通过一系列科学表演元素的训练,将外观与内省相结合,将技术技巧与人格塑造相结合,使学生具备塑造完整人物形象的能力。

3.编剧·导演·管理板块以理论课为主,实践课为辅,通过对戏剧与影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打通舞台艺术各部门的关系。在深入理解戏剧与影视的同时,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学生创意策划与管理能力,提升学生对戏剧与影视鉴赏力与审美能力。

4.综合实践训练全部为实践课程。整个动态的创造过程中涉及剧本创作、场面调度、舞美设计、管理制作、推广运营及发布会、研讨会等校园戏剧与影视课堂和影视活动中的诸多事务。培养学生作为一名戏剧与影视教师的综合实践能力。

本课程对学生相关知识、实践能力的分类考核标准如下表:

三、教学模式及学时分配

四、课程考核方式

(一)考核方式:

相关编剧·导演·管理理论闭卷考试;

相关声音与形体、假装·模仿·扮演实践汇报考试。

(二)考试内容:

1.基本功展示;

2.理论知识;

3.剧目展示汇报。

五、说明

1.课程任务: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戏剧与影视工作者或教师,培养戏剧与影视专业应用型人才。课堂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以启发式、交互式、激活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戏剧与影视素养和审美趣味,培养学生通识能力和组织戏剧与影视课堂、开展校园戏剧与影视活动的能力。

2.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

重点:①声音与形体;②假装·模仿·扮演。

难点:①声音与形体;②假装·模仿·扮演。

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无。

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无。

大纲正文

第一章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正确呼吸法和发声方法、学习芭蕾脚戏曲手;

·以戏剧与影视游戏和假装、模仿为主,穿插具有创造性的扮演内容;

·掌握编剧·导演·管理基础知识;

·排演经典剧目片段,师生共同完成创作。

【教学重点】

·第一节 声音与形体:脚位以及基本舞姿;

·第二节 假装·模仿·扮演:“我是我”——训练演员表演的第一观念。

【课时安排】

·第一节 声音与形体:实践1节;

·第二节 假装·模仿·扮演:理论0.5节,实践0.5节;

·第三节 编剧·导演·管理:理论1节;

·第四节 综合实践训练:实践1节。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声音与形体

一、呼吸法;

二、芭蕾脚戏曲手;

三、基本姿态:

▲头,躯干,手形,手位,腿位,脚位以及基本舞姿。

第二节 假装·模仿·扮演

假装:

▲假装回到“我是我”——训练演员表演的第一观念。

第三节 编剧·导演·管理

一、编剧、导演与管理的关系;

二、中国戏剧与影视专业概况与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四节 综合实践训练

一、经典剧目片段剧本分析1:

▲阅读剧本。

二、分组作业,互动讨论,提问解答,教师点评,剧目排练。

第二章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三种吸气方式、学习并掌握基本姿态;

·以戏剧与影视游戏和假装、模仿为主,制定课堂规则,培养学生契约精神;

·以解放天性、肢体放松为主,穿插具有创造性的假装板块内容;

·掌握了解校园编剧与职业编剧、剧本与小说的区别。

【教学重点】

·第二节 假装·模仿·扮演:假装捡到钱;

·第三节 编剧·导演·管理:剧本的核心要素、编剧基本三大要素。

【课时安排】

·第一节 声音与形体:实践1节;

·第二节 假装·模仿·扮演:理论0.5节,实践0.5节;

·第三节 编剧·导演·管理:理论1节;

·第四节 综合实践训练:实践1节。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声音与形体

一、后腰式呼吸法:

▲闻香式吸气;

▲扩充式吸气;

▲惊讶式吸气。

二、基本姿势1:

▲头,躯干,腿部的基本姿态;

▲手臂和脚的位置;

▲半脚掌和跳跃动作;

▲膝盖和脚掌力量。

第二节 假装·模仿·扮演

一、自我介绍;

二、戏剧与影视游戏007;

三、松弛与控制;

四、假装捡到钱。

第三节 编剧·导演·管理

一、校园编剧与职业编剧;

二、剧本与小说的区别;

三、剧本的核心要素;

四、编剧基本三大要素。

第四节 综合实践训练

一、经典剧目片段剧本分析2:

▲围读剧本;

▲了解剧目创作背景。

二、分组作业,互动讨论,提问解答,教师点评,剧目排练。

第三章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唇和舌的练习方式、学习并掌握简单的舞步;

·从心理的四个层次学习假装板块内容;

·通过注意力训练,将熟悉的生活经历、情绪感受转化为具有“行动性”的动作表现出来;

·掌握编剧基本知识,进行即兴短文的写作。

【教学重点】

·第二节 假装·模仿·扮演:心理的四个层次;

·第三节 编剧·导演·管理:解放思想、说梦。

【课时安排】

·第一节 声音与形体:实践1节;

·第二节 假装·模仿·扮演:理论0.5节,实践0.5节;

·第三节 编剧·导演·管理:理论1节;

·第四节 综合实践训练:实践1节。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声音与形体

一、口腔训练1:

▲唇的练习;

▲舌的练习。

二、基本姿势2:

▲前,旁,后的转换;

▲简单的舞步。

第二节 假装·模仿·扮演

一、假装:

▲假装回到“我是我”;

▲心理的四个层次。

二、“注意力”。

第三节 编剧·导演·管理

一、自我介绍:

▲讲述上学途中的一件趣事;

▲讲述难忘的一天;

▲讲述印象深刻的小伙伴。

二、放松练习:

▲解放思想;

▲即兴写短文;

▲说梦;

▲以“爱情观”为主题设置辩论。

第四节 综合实践训练

一、经典剧目片段剧本分析3:

▲确定、判别舞台事件;

▲理解剧作家所要传递的思想感情。

二、分组作业,互动讨论,提问解答,教师点评,剧目排练。

第四章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口腔开合度练习、学习芭蕾手位和脚位;

·通过装睡、装笑、装哭进行想象力与创造力的训练;

·掌握编剧基本知识中三大戏剧与影视结构;

·灌输“剧组”意识,熟悉岗位职能,分组,确定角色。

【教学重点】

·第二节 假装·模仿·扮演:装睡;

·第三节 编剧·导演·管理:三大戏剧与影视结构;

·第四节 综合实践训练:贯穿思想和最高任务。

【课时安排】

·第一节 声音与形体:实践1节;

·第二节 假装·模仿·扮演:理论0.5节,实践0.5节;

·第三节 编剧·导演·管理:理论1节;

·第四节 综合实践训练:实践1节。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声音与形体

一、口腔训练2:

▲口腔开合度练习。

二、芭蕾手位;

三、芭蕾脚位。

第二节 假装·模仿·扮演

一、假装:

▲装睡;

▲装哭;

▲装笑。

二、“想象力”与“创造力”:

▲在“假设”前提下,展开活跃的艺术想象。

第三节 编剧·导演·管理

三大戏剧与影视结构:

▲顺藤摸瓜式;

▲时空倒错结构、闭锁式结构;

▲烧饼芝麻式(散点透视)。

第四节 综合实践训练

一、经典剧目片段导演构思:

▲确立全剧的贯穿思想和最高任务;

▲师生共同确定全剧的总体处理原则。

二、分组作业,互动讨论,提问解答,教师点评,剧目排练。

第五章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打哈欠、狗喘气六元音掌握开嗓法,学习芭蕾蹲姿和擦地、交谊舞手位;

·理解模仿基本概念,“他是他,他是他自己”;

·理解并掌握行动、戏剧与影视情境、人物关系;

·学会撰写人物小传。

【教学重点】

·第一节 声音与形体:开嗓法、芭蕾擦地;

·第三节 编剧·导演·管理:戏剧与影视情境、人物关系。

【课时安排】

·第一节 声音与形体:实践1节;

·第二节 假装·模仿·扮演:理论0.5节,实践0.5节;

·第三节 编剧·导演·管理:理论1节;

·第四节 综合实践训练:实践1节。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声音与形体

一、开嗓训练:

▲打哈欠开嗓法;

▲狗喘气六元音开嗓法。

二、芭蕾蹲姿;

三、芭蕾擦地;

四、交谊舞:

▲手位练习。

第二节 假装·模仿·扮演

模仿:

▲他是他,他是他自己;

▲动物模拟。

第三节 编剧·导演·管理

从案发现场回溯编剧技巧(一):

▲行动、行动、再行动;

▲分析剧本=分析现场;

▲写剧本=写现场;

▲戏剧与影视情境;

▲人物关系。

第四节 综合实践训练

一、经典剧目片段初排1:

▲普及表演的基本常识;

▲根据剧本内容组织舞台调度;

▲厘清人物关系;

▲撰写人物小传。

二、分组作业,互动讨论,提问解答,教师点评,剧目排练。

第六章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擦地、里外画圈练习,学习基础发声原理;

·理解“真实感”与“信念感”;

·理解并掌握人物的行动动机;

·学会撰写人物小传。

【教学重点】

·第一节 声音与形体:开嗓法、芭蕾擦地;

·第二节 假装·模仿·扮演:假装做饭,真实感;

·第三节 编剧·导演·管理:几种常见的编剧技巧。

【课时安排】

·第一节 声音与形体:实践1节;

·第二节 假装·模仿·扮演:理论0.5节,实践0.5节;

·第三节 编剧·导演·管理:理论1节;

·第四节 综合实践训练:实践1节。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声音与形体

一、芭蕾:

▲擦地练习;

▲里、外画圈练习。

二、共鸣腔体:

▲发声器官和发声原理;

▲共鸣练习方法。

三、交谊舞:

▲步伐练习。

第二节 假装·模仿·扮演

一、假装:

▲装哭/笑;

▲装傻/愣/疯;

▲假装做饭。

二、“真实感”与“信念感”。

第三节 编剧·导演·管理

从案发现场回溯编剧技巧(二):

▲人物的行动动机;

▲几种常见的编剧技巧。

第四节 综合实践训练

一、经典剧目片段初排2:

▲熟悉舞台调度;

▲以剧中角色进行人物介绍;

▲从剧本的台词、舞台行动入手,对角色进行分析。

二、分组作业,互动讨论,提问解答,教师点评,剧目排练。

第七章

【教学目的与要求】

·进行热身活动练习,激发身体机能,掌握吐字归音基本方法;

·理解“真实感”与“信念感”,感受规定情境,掌握行动三要素概念;

·掌握编剧技巧,从案发现实回溯,从戏剧与影视结构看剧本布局;

·掌握角色分析的技巧,熟悉舞台调度。

【教学重点】

·第一节 声音与形体:气泡音练习、交谊舞套路练习;

·第三节 编剧·导演·管理:三大构思要素、两大构思支点。

【课时安排】

·第一节 声音与形体:实践1节;

·第二节 假装·模仿·扮演:理论0.5节,实践0.5节;

·第三节 编剧·导演·管理:理论1节;

·第四节 综合实践训练:实践1节。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声音与形体

一、热身活动:

▲四肢练习;

▲高抬腿。

二、吐字发声1:

▲合口练习;

▲咬力练习;

▲气泡音练习。

三、交谊舞:

▲套路练习。

第二节 假装·模仿·扮演

一、情境与动机:

▲动机与动作;

▲规定情境。

二、“行动三要素”。

第三节 编剧·导演·管理

从案发现场回溯编剧技巧(三):

▲三大构思要素;

▲两大构思支点;

▲从戏剧与影视结构看剧本布局。

第四节 综合实践训练

一、经典剧目片段初排3:

▲熟悉舞台调度;

▲以剧中角色进行人物介绍;

▲从剧本的台词、舞台行动入手,对角色进行分析。

二、分组作业,互动讨论,提问解答,教师点评,剧目排练。

第八章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瑜伽开筋的基本方法,通过身体感知训练,激发身体潜能;进行气息综合练习,交谊舞各种步伐练习;

·理解“他是他,他是他自己”的模仿概念;

·通过分析电影《绿皮书》掌握编剧分析技巧;

·掌握改编剧本技巧并进行改编练习。

【教学重点】

·第一节 声音与形体:盘坐冥想、范围感和距离感练习、快口训练;

·第三节 编剧·导演·管理:改编剧本技巧与练习。

【课时安排】

·第一节 声音与形体:实践1节;

·第二节 假装·模仿·扮演:理论0.5节,实践0.5节;

·第三节 编剧·导演·管理:理论1节;

·第四节 综合实践训练:实践1节。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声音与形体

一、瑜伽开筋1:

▲盘坐冥想;

▲团身抱膝。

二、身体感知:

▲放松练习;

▲树的一生。

三、吐字发声2:

▲哼鸣练习;

▲单韵母发声练习;

▲范围感和距离感练习。

四、气息控制综合练习:

▲强声教学;

▲弱声教学;

▲快口训练。

五、交谊舞:

▲各种前进,后退,横向,旋转,造型等步伐。

第二节 假装·模仿·扮演

模仿:

▲他是他,他是他自己;

▲动物模拟。

第三节 编剧·导演·管理

一、拓展:

▲三言两拍(冯梦龙、凌濛初)。

二、实践:

▲改编剧本技巧与练习。

三、电影《绿皮书》分析。

第四节 综合实践训练

一、经典剧目片段制作1:

▲分析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与特色;

▲舞台布景制作、服装制作、设计妆容造型。

二、分组作业,互动讨论,提问解答,教师点评,剧目排练。

第九章(期中考试小结)

根据教学班级具体情况进行小结及汇报演出,点评和打分。

第十章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瑜伽开筋方法,增强身体机能与柔韧性,进行吐字归音练习,矫正语音语貌;

·了解各民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理解“我”与“他”合而为一的扮演概念,理解“行动”与“动作”的概念;

·理解编剧的一度创作与导演的二度创作;

·掌握改编剧本技巧并进行改编练习。

【教学重点】

·第一节 声音与形体:解决哨儿音问题,了解各民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第二节 假装·模仿·扮演:“行动”与“动作”;

·第三节 编剧·导演·管理:《麦克白》剧本分析。

【课时安排】

·第一节 声音与形体:实践1节;

·第二节 假装·模仿·扮演:理论0.5节,实践0.5节;

·第三节 编剧·导演·管理:理论1节;

·第四节 综合实践训练:实践1节。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声音与形体

一、瑜伽开筋2:

▲俯卧撑;

▲平板支撑;

▲背起;

▲婴儿式拉伸。

二、吐字归音1:

▲解决前后鼻音混淆问题;

▲解决平翘舌混淆问题;

▲解决哨儿音问题;

▲解决n、l音混淆问题。

三、音阶训练1:

▲连音;

▲跳音。

四、诗经表演唱1:

▲《诗经》歌曲鉴赏;

▲《蒹葭》曲目欣赏。

五、现代民族舞:

▲了解各民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第二节 假装·模仿·扮演

一、扮演:

▲“我”与“他”合而为一。

二、“行动”与“动作”。

第三节 编剧·导演·管理

一、编剧与导演:

▲编剧的一度创作与导演的二度创作。

二、《麦克白》剧本分析。

第四节 综合实践训练

一、诗歌练习;

二、单人行动小品:

▲在自己假设的规定情境中真实的、积极的有机行动。

三、经典剧目片段制作2:

▲音乐音响制作;

▲道具制作;

▲灯光设计。

四、分组作业,互动讨论,提问解答,教师点评,剧目排练。

第十一章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形体拉伸增强身体柔韧性,进行音阶练习,掌握唇颤音技巧;

·掌握现代舞的基本方法;

·进行角色扮演,有机交流游戏,相互适应练习;

·理解戏剧和影视性与叙事性、明场与暗场的融合与区分;

·深入地了解人物性格和人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第一节 声音与形体:音阶练习、字头字尾自身练习;

·第二节 假装·模仿·扮演:交流与适应1;

·第四节 综合实践:命题交流小品。

【课时安排】

·第一节 声音与形体:实践1节;

·第二节 假装·模仿·扮演:理论0.5节,实践0.5节;

·第三节 编剧·导演·管理:理论1节;

·第四节 综合实践训练:实践1节。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声音与形体

一、形体拉伸1:

▲地面压前腿;

▲地面压旁腿。

二、吐字归音2:

▲解决h、f音混淆问题;

▲解决sh、f音混淆问题;

▲解决o、e音混淆问题。

三、音阶训练2:

▲唇颤音;

▲C调音阶。

四、诗经表演唱1:

▲字头字尾字声练习;

▲《蒹葭》歌词诵读。

五、现代民族舞:

▲掌握现代舞的基本方法。

第二节 假装·模仿·扮演

一、扮演:

▲分配角色,角色扮演。

二、交流与适应1:

▲有机交流游戏;

▲真听真看真判断练习;

▲相互适应练习。

第三节 编剧·导演·管理

一、音乐剧(电影)《悲惨世界》拉片;

二、戏剧影视性与叙事性;

三、明场与暗场的融合与区分。

第四节 综合实践训练

一、命题交流小品;

二、经典剧目片段细排:

▲引入规定情境;

▲站在角色的角度思考;

▲深入地了解人物性格和人物之间的关系;

▲分幕排练。

三、分组作业,互动讨论,提问解答,教师点评,剧目排练。

第十二章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地面压腿增强身体柔韧性,进行《蒹葭》识谱及演唱;

·进行不同的交流练习,假装和模仿练习;

·理解导演的诞生与发展;

·进行双人交流小品练习。

【教学重点】

·第一节 声音与形体:《蒹葭》歌曲识谱跟唱;

·第二节 假装·模仿·扮演:假装使用手机、模仿网络红人;

·第四节 综合实践:双人交流小品。

【课时安排】

·第一节 声音与形体:实践1节;

·第二节 假装·模仿·扮演:理论0.5节,实践0.5节;

·第三节 编剧·导演·管理:理论1节;

·第四节 综合实践训练:实践1节。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声音与形体

一、形体拉伸2:

▲地面踢旁腿;

▲地面踢后腿。

二、吐字归音3:

▲解决i、r音混淆问题;

▲解决r、l音混淆问题。

三、散文练习;

四、诗经表演唱2:

▲《蒹葭》歌曲识谱跟唱。

第二节 假装·模仿·扮演

一、交流与适应2:

▲即兴有机沉默交流练习;

▲一句话即兴交流;

▲给任务的即兴交流;

▲特定规定情境的即兴交流。

二、假装使用手机;

三、模仿网络红人。

第三节 编剧·导演·管理

导演导学(一):

▲导演的诞生与发展。

第四节 综合实践训练

一、双人交流小品;

二、经典剧目片段宣传1:

▲分幕细排;

▲设计戏票。

三、分组作业,互动讨论,提问解答,教师点评,剧目排练。

第十三章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把上压腿增强身体柔韧性,理解芭蕾脚戏曲手,解决吐字归音的一些问题;

·通过观察与模仿进行假装的练习;

·理解戏剧与影视的时空性概念。

【教学重点】

·第一节 声音与形体:把上压腿;

·第二节 假装·模仿·扮演:假装踩入泥坑、假装种植。

【课时安排】

·第一节 声音与形体:实践1节;

·第二节 假装·模仿·扮演:理论0.5节,实践0.5节;

·第三节 编剧·导演·管理:理论1节;

·第四节 综合实践训练:实践1节。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声音与形体

一、形体拉伸3:

▲把上正压腿;

▲把上侧压腿。

二、吐字归音4:

▲解决舌面音与舌根音、翘舌音、平舌音、舌尖中音混淆问题;

▲解决方言的声调混淆问题。

三、诗经表演唱3:

▲《蒹葭》歌曲演唱。

四、现代民族舞:

▲分小组排练现代舞。

第二节 假装·模仿·扮演

一、观察与模仿1;

二、假装踩入泥坑;

三、假装种植。

第三节 编剧·导演·管理

导演导学(二):

▲戏剧与影视的时空性。

第四节 综合实践训练

一、经典剧目片段宣传2:

▲分幕细排;

▲设计海报。

二、分组作业,互动讨论,提问解答,教师点评,剧目排练。

第十四章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戏曲身段中的基本站立姿态,进行圆场步练习,学习语音变化规律;

·通过观察与模仿进行人物速写,模仿音乐会的人,模仿老师

·理解导演创作和基本原则。

【教学重点】

·第一节 声音与形体:圆场;

·第二节 假装·模仿·扮演:人物速写。

【课时安排】

·第一节 声音与形体:实践1节;

·第二节 假装·模仿·扮演:理论0.5节,实践0.5节;

·第三节 编剧·导演·管理:理论1节;

·第四节 综合实践训练:实践1节。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声音与形体

一、戏曲身段1:

▲基本站立;

▲圆场。

二、语音变化规律:

▲儿化音;

▲轻声;

▲变调;

▲语气词“啊”的音变。

三、诗经表演唱4:

▲歌曲分声部演唱;

▲队形设计。

第二节 假装·模仿·扮演

一、观察与模仿2:

▲人物速写。

二、模仿看音乐会的人;

三、模仿老师。

第三节 编剧·导演·管理

导演的二度创作(一):

▲导演创作和基本原则。

第四节 综合实践训练

一、观察生活小品;

二、经典剧目片段连排1:

▲服化道灯光、舞美、布景、音效同步展示;

▲连贯演出。

三、分组作业,互动讨论,提问解答,教师点评,剧目排练。

第十五章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戏曲身段中的云手与脚步,感受戏曲魅力;掌握气息表现形式,理解语调;

·通过观察与模仿进行性格化练习,假装大臣,模仿商场里的人;

·理解导演二度创作与编剧一度创作的共性。

【教学重点】

·第一节 声音与形体:云手、气息的表现形式,四声歌练习;

·第二节 假装·模仿·扮演:人物速写;

·第四节 综合实践训练:寓言故事练习。

【课时安排】

·第一节 声音与形体:实践1节;

·第二节 假装·模仿·扮演:理论0.5节,实践0.5节;

·第三节 编剧·导演·管理:理论1节;

·第四节 综合实践训练:实践1节;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声音与形体

一、戏曲身段2:

▲云手;

▲脚步。

二、语音表达思想教学:

▲气息表现形式。

三、同声韵四声音节练习;

四、四声歌练习;

五、诗经表演唱5;

六、现代民族舞:

▲排练现代民族舞;

▲舞台调度及空间练习。

第二节 假装·模仿·扮演

一、观察与模仿3:

▲性格化练习。

二、假装大臣;

三、模仿商场里的人。

第三节 编剧·导演·管理

导演的二度创作(二):

▲导演二度创作与编剧一度创作的共性。

第四节 综合实践训练

一、剧目赏析:《狮子王》;

二、寓言故事练习;

三、经典剧目片段连排2:

▲服化道、灯光、舞美、布景、音效同步展示;

▲连贯地演出。

四、分组作业,互动讨论,提问解答,教师点评,剧目排练。

第十六章

【教学目的与要求】

·根据本学期声音与形体学习的内容,进行综合训练;

·通过假装与模仿综合练习,展开有意义的、融入学生创造的组合;

·理解导演的职能与素养。

【教学重点】

·第一节 声音与形体:云手、气息的表现形式,四声歌练习;

·第二节 假装·模仿·扮演:人物速写;

·第四节 综合实践训练:寓言故事练习。

【课时安排】

·第一节 声音与形体:实践1节;

·第二节 假装·模仿·扮演:理论0.5节,实践0.5节;

·第三节 编剧·导演·管理:理论1节;

·第四节 综合实践训练:实践1节。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声音与形体

一、形体综合训练1;

二、声音综合训练1:

▲诗歌练习。

三、诗经表演唱6:

▲分声部排练。

四、现代民族舞: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现代民族舞的创作和改编。

第二节 假装·模仿·扮演

假装、模仿综合练习1:

▲展开有意义的、融入学生创造的组合。

第三节 编剧·导演·管理

导演的职能与素养。

第四节 综合实践训练

一、剧目赏析:《哈姆雷特》;

二、经典剧目片段:彩排1;

三、分组作业,互动讨论,提问解答,教师点评,剧目排练。

第十七章

【教学目的与要求】

·根据本学期声音与形体学习的内容,进行综合训练,诗经表演唱;

·通过假装与模仿综合练习,展开有意义的、融入学生创造的组合;

·理解并区分文学剧本与导演台本。

【教学重点】

·第一节 声音与形体:诗经表演唱、现代舞;

·第二节 假装·模仿·扮演:排练经典剧目片段。

【课时安排】

·第一节 声音与形体:实践1节;

·第二节 假装·模仿·扮演:理论0.5节,实践0.5节;

·第三节 编剧·导演·管理:理论1节;

·第四节 综合实践训练:实践1节。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声音与形体

一、形体综合训练2;

二、声音综合训练2;

三、诗经表演唱7:

▲彩排。

第二节 假装·模仿·扮演

一、假装、模仿综合练习2:

▲进阶→升级→理解→升华。

第三节 编剧·导演·管理

导演与编剧:

▲文学剧本与导演台本。

第四节 综合实践训练

一、经典剧目片段:彩排2;

二、现代民族舞:排练。

第十八章(期末考试总结)

根据教学班级具体情况进行总结及汇报演出,点评和打分。

编写人:         日期:

专业负责人签字:

院长/校长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