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鉴赏《牡丹亭》
理论课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经典剧目的鉴赏,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内容提要
剧名
《牡丹亭》
编剧
汤显祖
内容简介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感人至深。杜丽娘是我国古典文学里继崔莺莺之后出现的最动人的妇女形象之一,通过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婚姻,发出了要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
《牡丹亭》以文词典丽著称,宾白饶有机趣,曲词兼用北曲泼辣动荡及南词宛转精丽的长处。汤显祖在该剧《题词》中有言:“如杜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鉴赏《牡丹亭》,享受文字的飨宴,穿越时空的生死之恋,不必借助现代科技,缠绵秾丽,至情弘贯苍茫人世,迤逦而来。
教师指导
教师指导学生尝试写出《牡丹亭》中自己喜欢的角色的人物小传,充分理解人物对待世界、事件的看法。剧中每一个人都具有强烈的个性,并且充满强烈的感情色彩。只有抓住这一个人的精神实质,按照他个人独特的行为逻辑去发展,作品才有可能是真实的。
教师指导学生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真实关系和真实情感,衡量剧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和分寸。
课后作业
你最喜欢剧中哪一段剧情?为什么?
请在观剧后尝试撰写一篇剧评。
◎导演漫谈
·导演与场记:导演台本的基本问题
导演组有一个相对重要的角色——场记(scriptholder或log keeper),导演的秘书或记录者。场记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记录舞台的调度。导演把编剧的文学剧本基本构想完成以后,场记的舞台调度图就要和导演台本同时进行。
导演舞台台本要解决人物走向和行动的四个基本问题。
前后两个问题——人物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中间两个问题——来干(做)什么?去干什么(或者怎么做)?这是导演确定场面最重要的四个问题:人物从哪里来,来干什么?到哪里去,去干什么?哪一个人物的上下场,解决了人物走向和行动的这四个问题,人物线索就会相对清晰,人物的行动就会相对明确。
人物上场的场面一定是明场——需要明白交代给观众的场面,一般都是重场戏;下场可能是转暗场——暗中进行的场面,不需要明白交代给观众,通常都是过场戏。
角色从哪里上场,上场来干(做)什么?从哪里下场,下场后去做什么?导演把握住这四个人物在场面中的走向和行动,并和演员反复沟通以后,场记就要把这四个走向和行动用标识标记出来。
有两种符号,大家一看就能明白。女性的角色,用“♀”表示;男性的角色,用“♂”表示。就像我们高德地图上看到的汽车符号一样,可以用很多方法来表现,只要能够说明白人物和人物的行动线就可以了。但是你要告诉他们,他们面朝什么,他们背着什么,然后用虚线描绘出他们的线路图。
上来,怎么走,往哪儿走,基本调度一目了然。然后你在这儿还可以写,比如这是四凤,这是她爹鲁贵……标注一下是怎么走的。比如这是沙发,有表示沙发的符号,桌子椅子凳子……这些的符号都可以自己去发明,能看明白就可以。我看过不少场记本,各种方法都有,各有各的高着儿,不一定非有定规。

舞台调度图
最后,各个场面排得差不多了,把这些场面示意图放到你的整个表演场面图集中去。一般来说,我们一个明场场面做2~3幅就可以了,相对复杂的场面,人多的场面,高潮的场面,特别的重场戏,一个场面做4~6幅,就可以了,足够了。一般来说,一出戏,90~100分钟,5分钟左右一个场面,20个左右的场面,平均3幅图,也就是54~60个图,细化一些的,80幅左右场面图,那已经很不错了,很职业了。你的戏能这么玩,都可以做保留剧目了,存档,今后来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的学生,继续拿出来排演。这就是保留剧目的由来,也是经典剧目教学中所必需的,积累到十来个剧目,你这个学校想不出名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