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与策划·策划

创意与策划·策划

理论课

※教学目的与要求

创意与策划是剧目诞生的第一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具体的演出剧目进行策划,让学生打开思路,提出自己的创意并进行个人展示。

教学内容提要

▲市场分析

课题引入

社会调查:教师询问学生有没有填写过调查问卷的经历?都是在哪里遇到的?会拒绝还是会耐心地填写完?

▶调查问卷内容设计。

▶调查问卷受众群体。

▶调查问卷的目的和作用。

在策划前针对演出项目的社会调查,对于一部还没启动的戏,非常重要。市场需要什么,社会想要什么,剧本创作者想表达什么?任何艺术作品的成功不是市场功能,而是社会功能。因此,社会调查显得尤为重要。

▶调查结果分析。

▲剧目策划

教师指导

策划

▶教师抛出问题:“大家有没有自己举办过生日聚会?你收到过哪些惊喜呢?如果你的家人或者朋友过生日,你会为他们策划一个什么样的生日聚会?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说出策划的具体流程和计划,并引导学生对策划这一概念产生思考。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策划一词的字面意思。

▶教师引导学生分别说出“策”和“划”的含义和理解。

策划(plan)策,策略、决策;划,筹划、计划、规划。

由于演出制作的策划阶段工作相对复杂,涉及立项、合同、预算、审批等商业流程。中级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简单了解;高级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独立策划,掌握一部舞台剧的制作流程。

制作

▶制作人的职能

制作人是富有冒险精神的策划者,他们负责构想项目蓝图、寻找融资渠道、预定剧院播映档期、选择导演和创意团队甚至挑选明星。这听起来很容易,但从创意直至搬上银屏或舞台,是需要很长时间的。

▶制作流程

·选题材:版权(著作权)及写演出合同实务,建立宣传及营销战略计划,投资及融资。

·立项:将上一轮的创意和想法落到实处。制订演出计划和方案,向主创人员说明和展示具体怎样去实施。申请演出项目的立项,应将立项文件递交给项目的有关审批部门。

·剧目策划案例:依据调查的分析和梳理、剧目创意和构思,形成初步完整的策划方案。

课堂作业

▶学生根据教师选出的剧本进行分组,每个小组制作出这一剧目的演出策划案。

管理漫谈

·舞台监督有效对接

有了执行力,有了判断力,第三,协调力。这有一个重要的戏剧管理问题需要很好地解决——就是我们的导演和舞台监督,这两者,如何有效地对接。

例如,导演在舞台上呈现的想法,可能在第一场,也就是首演,因为导演在场,所以演出效果还可以。但是,首演结束以后,在继续演出的过程中,由于舞台监督的不到位,各方面协调不到位,对导演的意图,对导演艺术家所想要达到的那个效果理解得不到位,因此导致后面的判断也好、执行也好、推进也好、监督也好,产生问题。比如,会有“监”没有“督”,使得整个演出的质量下降。这种情况是比较严重的,原因就在于我们戏剧管理中重要的岗位,尤其是关键的舞台监督岗位,就是stage manager这个manager和这个director之间没有无缝地、有效地对接。

所以,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导演一定要让未来做你的舞台监督的那个人,成为你导演组的成员。当然最好是场记助理或第二场记,跟你的副导演,跟你的导演助理一起工作,成为导演组的核心成员。前边的任何一个创作会议,制作会议,包括推广营销的会议,这个第二场记——舞台监督都要全程跟下来。首演结束后,导演组撤离,舞台监督接手以后,进入正式演出阶段,舞台监督才可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能够体现了导演和艺术家们意图的方方面面相对比较到位的管理者和舞台监督者。

以上三点做到位了,我们的戏剧管理,后边的其实都是执行层面的事情。大家知道,执行层面的事情,各家有各家的风格,按照过去的说法,每一个剧团,每一个戏班,都会有自己的一套管理的模式,大同小异,但是它一定是有一个基本的核心的,像我们今天说到的,首先是你的执行力,执行力的背后是你的判断力,判断力的背后,再往下走的时候,你会发现它是人员与人员之间,在艺术上一环扣一环的扣环的链条。这种链条就是管理上的逻辑链条——协调力。

我们以舞台监督作为例子,其实它后边要发生的就是这个管理者和管理团队,怎样让这个链条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而不是一个恶性的循环,甚至是没有循环,完全像个布朗运动,随机的,像是没头苍蝇和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哪壶不开提哪壶,那这个演出肯定是会出问题的。

执行力,判断力,协调力——这也是一个三位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