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练期间的工作

排练期间的工作

理论课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熟悉排练期间的工作,了解做好这期间的工作是为下一阶段进剧场演出做充分的准备。学生要融入团队,相互合作,学会配合,实现个人在团体中的价值。

教学内容提要

▲排练期间的工作内容

教师指导

教师向学生介绍排练期间的工作,并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在排练期间要做的一些基本工作,为剧目演出做充分准备。

排练记录

▶将排练时间、剧组人员考勤情况,以及排练当天布景、服装、道具、灯光、音乐的情况,公布到剧组各部门。

▶排练会议:集中全体剧组人员,了解排练进度、解决排练中出现的问题。

▶准备舞台监督工作本:剧本、灯光Cue表、音效Cue表、换景Cue表。

▲排练期间的职责

教师指导

教师向学生介绍舞台监督在排练期间的主要工作。

▶负责制订演员排练的工作计划,并组织演员排练;

▶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配合导演工作。

·与设计师一起工作。

·与演员一起工作。

·解决排练中出现的问题。

·随时检查并更新舞台提示本和工作图表。

▲记录台位

教师指导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记录台位是对导演和演员进行提示,便于排练的有效进行。在这一节的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们学会帮助他人、为他人着想。

在提示本上记录演员台位

▶记录台位就是记下演员在舞台上的行动。

▶在提示本上记录的人名,是角色姓名而不是演员的姓名。可以用缩写,如“麦克白”缩写成“麦”或“M”。

记录台位的主要目的

▶记录台位的目的,就是帮助导演和演员快速回忆以前排练过的内容。

▶在记录台位时,需要理解舞台动作后,再将这些动作记录下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身的能动性,并能全身心投入完成工作。

记录台位的方法

▶采用速记的方法,使用文字缩写和简写符号来记录角色的舞台动作。(可参考常用台位速记符号图。)

▶在记录时把人物行动所经过的舞台区域写清楚,导演通常会将舞台分成九个区域。(可参考舞台九个区域图,具体参见本教材导演板块第十一讲“导演实操要素”)

课堂作业

▶学生个人作业:请完成表格的空白部分。

▶学生可以参与一出话剧的制作并记录台位。

管理漫谈

·制作与编剧:戏剧作品要雅俗共赏

另外,作为制作人,你需要了解一些编剧的基本规律。你不一定非要成为编剧,但是,你得是一个懂行的、能与编剧有共同语言的人。要具备这个素质,你就需要有一定的编剧常识。

你要了解编剧的整个流程。比如,编剧是怎么编剧,又是怎么进行原创和改编的?比如,“天下文章一大抄”——把无数个人物的特点捏在一起,就会形成一个典型的人物吗?这些知识和编剧创作流程,你都大致得懂。为什么?因为只有你大致懂了,才能去跟编剧谈你想要的东西。

这里面会产生一个巨大的矛盾。编剧一般是专业的,他更追求艺术效果,而制作人可能更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制作人应该要和编剧在艺术质量和经济社会效益之间找到一个平衡,要去说服编剧。与此同时,编剧也在说服你。你们要展开讨论来研究和推敲:是朝艺术靠近点儿,还是向市场或社会效益靠多点儿?这就需要制作人和编剧找到一个折中的、均衡的方式——要雅俗共赏,有市场,也有艺术,还有社会效益。

作为制作人,多少需要去了解一下编剧的知识结构。所以至少这几件事情你是要做的:

去读几本关于编剧的手册性剧作法。比如美国作家约翰·霍华德·劳逊的《论戏剧与电影的剧作理论与技巧》和英国作家威廉·阿契尔的《剧作法》,这两本书你至少阅读一下。这是老一辈人上编剧课必读的两本书。另外,上海戏剧学院顾仲彝教授的《编剧的理论与技巧》(现名《编剧自我修养》),你也应该大概了解一下,知道我们的编剧们都读了哪些书,有些什么知识点,你不一定要系统化,但是你至少要有点基础。

如果你是舞台剧的制作人,最好也要阅读一下中央戏剧学院给学生发放的辅助教材,就是那60个剧本。别说多了,这60个剧本,你至少要读十几个。如果有可能,到编剧进修班学习一段时间也是很好的选择。你要学会分析剧本、分析人物,学会一些编剧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做这点功课费不了多少时间,你也会变得更加专业。

作为制作人,你一定要了解两方面知识:一是编剧的基础理论和技巧,二是作品分析和人物分析。你要做点这种功课,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制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