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管理基础常识课程大纲
▲课程大纲介绍

◎管理漫谈
·服务型管理与控制型管理
戏剧管理有三个核心的观念。首先,我们的管理要做到服务型管理,而不是控制型管理,这两者的区别是很大的。所谓服务型管理,也就是说戏剧管理的本质是为艺术服务,为艺术家服务,这是它最重要的部分。举一个小例子,曾经有一位艺术家在其执导的演出中需要一个纱幕来配合他的创意,因此花五万元购买了一个纱幕,但收到后一看不满意,说这块纱幕不透,需要重新做,如果要换成更好的纱幕,就可能需要十万多块钱。做还是不做?怎么做?这就很考验人。最后,身为戏剧管理者的制作人就和厂家达成了协议,以半赞助半采买的方式,用原来一半的价格,替换了这个纱幕,而且还形成了此后和这个纱幕工厂进行联合开发的合作后续。
我们从控制型管理的角度上来讲,我给你什么,你就是什么。现在大量的剧组的管理基本上都处在后者,是控制型管理的状态。这些管理者认为,我是制作人或者制片人,就掌管着剧组的生死大权、财务大权,所以很本能地就会用控制型的方式去管理戏剧,也包括各种其他的演出活动。这样,就失去了戏剧管理最本质的东西,服务于艺术,服务于艺术家,这使得我们的很多作品在这方面上打了折扣。
服务型管理和控制型管理,其实就是一念之差。一个好的戏剧管理者,能够把一念之差,把这种本能的控制欲转变为“为艺术服务”“为艺术家服务”的管理理念。为什么?商业剧目也必须这样吗?你仔细想想,其实也是对的,因为艺术才是戏剧的支点,这个支点没有了,商业化也是做不好的。但是,在实际执行中,这种服务型管理其实是不容易的,需要克服方方面面的问题,包括部门和资本权力对管理的各种诉求。
艺术化——商业化——市场化,三位一体。
当然,从艺术和艺术家的角度来讲,我们肯定需要的是服务型管理。但是要做好一件事情,会有很多条件的干扰。因此,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要学会协调,把握好“度”。作为一个管理者,怎样把各方面的资源、状态、人和事,协调好、对接好,采取一些可供变通的方式方法。这就在考验着我们作为一个戏剧管理者的天赋、能力、心态、观念和思想,把这个做好了,做到位了。作为戏剧管理者,就相对合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