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鉴赏《简·爱》
理论课
※教学目的与要求
让学生在经典鉴赏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内容提要
剧名
《简·爱》
编剧
夏洛蒂·勃朗特
出品单位
国家话剧院
内容简介
该剧讲述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该剧引人入胜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歌颂了摆脱一切旧习俗和偏见,成功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
教师指导
教师询问同学们《简·爱》会成为经典剧作的原因,对剧中“简·爱”这一角色的理解,她的身上有哪些你欣赏的精神与品质,请举例说明。
请同学们尝试分析《简·爱》的舞台布景、灯光、服装、化妆。教师给予点评,确定舞台布景和其他舞台美术因素的处理原则。
让同学们选取经典片段分组进行排演。通过学习表演,体会演员创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了解演员在创作中具体的心理感受,进而使同学们掌握正确的表演方法,学会辨别正确与错误的表演,有的放矢地指导演员,并为演员在创作人物形象时遇到的障碍提供解决方法。
课后作业
观剧与你读原著的区别是什么?
请在观剧后尝试撰写一篇剧评。
◎导演漫谈
·导演与场记:导演和场记的无间配合
进入排练场以后,场记和导演必须天衣无缝地配合——无间配合。这个时候导演会发现很多调度需要重新改、重新来。大家记一下,进入排练场以后,当剧本开始“立”起来以后,我们剧本朗诵会也完了,跟随剧本朗诵会的比较理性的作品分析、人物分析也基本结束了,进入排练场,感性的排练,“立”起来,“动”起来,这个和静态的状态是完全不一样的,很多变化,很多导演的灵感,呼啦啦地就来了——这是当导演的特殊素质,排练疯,跟人来疯差不多,亢奋,肾上腺素可劲分泌,熬夜、挨饿、骂人……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699还是996,那都不算,跟戏疯子没道理讲的。
导演和场记,尤其是在这个时候要配合好。因为在这里,此时此地估计最有理性的就只剩下这个场记了,其余的戏疯子会哇啦哇啦,做了就忘记了,第二天问,嗯,昨天怎么走的?怎么弄的?场记就得当好导演的保姆,哄着劝着捧着,还得跟制作部门今后要做舞监的沟通,解决各种不理智的无谓的冲动和争吵,不断地进行各种场面调度的调整。
大家记一下场面调度的调整原则。什么原则?这个原则就是:调整一定是在人物关系和性格的强度发生变化上,以及人物关系和性格的彼此走向上进行调整,强调人物关系和性格的戏剧性的力度,甚至包括我们的荒诞派、现代派的戏剧,就是没有情节,去除人物,无厘头的戏剧,即兴表演的戏剧,奇奇怪怪的现代戏剧,它依然需要有场面的调度。就像《空的空间》的作者所说的,一个人从舞台的这一端走到另一端,就是一出戏,或者说就是一个戏剧性的场面。我要加点说明,这个空间里的人物一定是带着情绪、带着他的心理活动,在走来走去,哪怕没表情,死板,他也有心理活动;四大皆空,也是活动,假装死了,也是活动。
所以,只要是舞台,它不管是传统戏剧还是现代戏剧,它都需要人物在舞台上的“当众表演”。离开了当众表演,这个舞台实际上就不存在了。你既然要有当众表演,就肯定会有人物和人物关系和性格,怎么来强调人和人的关系和性格,人和人的互怼,性格和性格的互怼,哪怕人和人的相互的不理睬,没什么行动上的作为,但舞台上总有要让观众看点什么。
舞台上,永远都有人物和性格的关系。这个人物,一定跟天地、社会、他人和自我发生关系。这就是舞台空间存在的依据、价值和意义。只要是舞台,即便是独角戏,其实也存在人物关系,只是这个人物关系也许是跟天,也许是跟地,也许是自己跟自己的关系。比如奥尼尔的《琼斯王》,从头到尾就是个独角戏。但是相对丰富的人物性格,因为只要人存在,他就一定会和天地,和周围,和心灵,和精神,和自己的心……发生各种关系,即便你不说话,你的沉默也在表示你的一种人和天地,人和空间的关系。这是导演,尤其是现代导演,要掌握一些重要的干货。
这就是今天我们讲的从场记到导演,或者说导演在进行具体工作的时候,他最需要去思考、去解决的一些问题。
【注释】
[1]爱德华·戈登·克雷(Edward Gordon Craig,1872—1966)。现代剧场艺术理论的先驱。面对自然主义剧场的泛滥以及布尔乔亚阶级无美学传统延伸,克雷提出了把演员作为“超级傀儡”的概念,形成自己独有的导演观和舞台风格。
[2]戏剧影视创作中,所谓叙事,简单说就是讲述故事。具体而言,叙事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叙述和故事,换言之就是“如何讲”和“讲什么”。
[3]参见:陈珂.中国思想流[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5.
[4]蒙太奇(法语:Montage)是音译的外来语,原为建筑学术语,原意为构成、装配,电影发明后又在法语中引申为“剪辑”。
[5]彼得·布鲁克(Peter Brook),1925年3月21日出生于英国伦敦,是英国著名戏剧和电影导演,二十世纪重要国际剧场导演。代表作有《马哈/萨德》《摩诃婆罗多》《空的空间》等。
[6]陈珂.戏剧形态发生论[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
[7]述而不作,意思是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出自《论语·述而》。
[8]参见:陈珂.中国思想流[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