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赏析

经典赏析

理论课

※教学目的与要求

完成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制作人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知识概念层面。通过音乐剧作品,让学生在欣赏经典之余,又能全面地了解一个剧目的诞生,演出的台前幕后,制作人的形象。

教学内容提要

▲经典赏析

剧名

《金牌制作人》

国内首演场地

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大剧场

编剧

梅尔·布鲁克斯

导演

塔拉·威尔金森

内容简介

《金牌制作人》改编自1968年美国喜剧大师梅尔·布鲁克斯创作的同名电影,讲述了1959年的百老汇云集着众多享誉世界的大牌明星,而曾经风光一时的制作人麦克斯·比亚里斯托克的事业却日渐衰落、回天无力。他偶遇一个碌碌无为但一直梦想成为百老汇制作人的小会计师里奥·布鲁姆,他们发现,与其认认真真制作一部成功作品,还不如推出一部烂戏更能实现他们赚钱的愿望。于是他们寻找并起用了史上最糟糕的剧本、最不堪的导演和最差劲的演员。出乎他们意料的是,这部本应惨败的制作,却成为票房佳作,给他们这个看似万无一失的计划以及未来人生,带来了无法预料的转折。

教师指导

从演出制作的角度分析剧目《金牌制作人》。学生分组讨论,教师进行引导。学生发言完毕后再次进行讨论,教师最后进行总结性发言。

《金牌制作人》海报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剧目中舞台布景、灯光、服装、道具、音效、化妆设计的感受。

课堂作业

▶通过观看《金牌制作人》对制作人有哪些理解?结合上节课学习的制作人形象和音乐剧中的制作人形象,尝试写出自己心目中的制作人。

管理漫谈

·营销(营利性)和营运(非营利性)

戏剧管理离不开营销(营利[3]性)和营运(非营利性)。我们也要专门来谈一谈这个营销或者说营运。如果你是商务演出,我们可以叫营销,如果你不是商务演出,而是属于公益性的演出,那也有营运这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管理环节。

这个管理环节的掌控者,就是市场总监或者说做营运(营销)总监,他的位置也非常重要。在管理团队中,这个人一定要和观众站在一起,而不仅仅是和剧组、资方、部门站在一起——或者说他至少得脚踏两只船——他既要有为剧组服务的概念,又要有为观众服务,为观众呼喊的概念。我们在这块是比较薄弱的,我们的营销总监或者营运总监往往是一个摆设。他目前是没有代表观众,代表社会,代表市场,代表你的对立面,来向剧组找问题,来向导演,包括舞台监督,起到一个反馈的作用,或者说一个反馈性的质量保证体系没有建立。

导演与管理者之间,或者导演与管理者团队之间的关系是很微妙的。我们一个总体的管理者,比如剧目的制作人也好,剧组的制片人也好,或者一个主办方和投资方也好,你实际上要抓住两头,一头是为艺术服务,一头要把营运总监、营销总监摆在一个合适的位置,让他能够监督你的项目的运行。从社会的角度、社会效益的角度、观众的角度、消费者的角度,反过来制衡你的管理。这样才能够形成一个闭合的链条,才能真正做到良性循环。

没有十全十美的剧目,剧目永远都是有问题的。不然“千锤百炼”就没意思了。一个好作品就一定是经过千锤百炼的。任何一个作品,它一定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过度的阳春白雪,过度的下里巴人,都会有问题。欧洲有一位艺术家曾经说过一句话,“一个好的作品只比观众高一点点”。不要小看这句话,其实非常有意思。他的意思就是你比观众高得太多,就没人要看;而如果你比观众低得太多,观众就会不感兴趣。观众在剧场被你带着走,可是他回过头来一想,他一定会骂你,一定会出现口碑不良的状况。

这个营运总监或者叫营销总监,在剧组的位置就非常重要。做市场的这个人,这个marketing manager,或者literature manager很重要。在欧美剧场或剧院里,这个职务者他从一开始就要参与剧目的创作,代表观众、代表社会、代表剧目的观赏者和鉴赏者,对剧目进行从头到尾的关注,这个作用很重要。但是,他毕竟不是艺术家。我们现在把这个位置的人,变成了作品产生的源头,这种方式也是有问题的。剧作家、导演,他们的一度创作、二度创作,甚至包括演员的三度创作,都必须是有艺术的加持,这个剧目才会不断地添彩。如果完全是观众的状态,就像是欧洲的那个艺术家说的,你就很难高出观众一点点。你要么变成观众的水平,要么你自己比观众的水平还低。观众也是需要有带领的。

所以,反过来的逻辑链条:市场化——商业化——艺术化,这样的三位一体,是有问题的,有点本末倒置了。

综上所述,这个市场总监或者营运总监,他的工作相当不容易,也是需要具备我们刚才所说管理者的执行力和判断力,包括你的整个营运的市场能力,各方面的敏感度,比如政治敏感度、审美敏感度、观众敏感度、市场敏感度……都得要具备,同时还要有各种各样的创意活动,来把整个链条有机地盘活。

·戏剧管理的全局观

可以看出,从我们上面谈到的这些部分,实际上是四个板块——执行,判断,协调,营销(营运),就构成了戏剧管理总体上的一个核心的链条。这个核心链条的周边伸出去的那些触角,那些小细节的执行,每一个职能部门执行得到位与否,都跟这个核心链条是否完成,是否闭合,是否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有关。

这就是我们戏剧管理的最核心的一些东西。其他部分我们都可以通过不同的剧组、不同的风格,甚至包括自己的发明创造,来为戏剧管理添砖加瓦。同时,符合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一种特点,把整个戏剧管理的活动有一个全方位的俯瞰,这样我们才能不至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有一个戏剧管理的全局观,再来深入细致地做好每一个具体部门的工作,这样才能把戏剧影视管理工作做到位、做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