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后记

老师当久了,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自然会得到很多经验教训。就像一个老医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那只是说得好听的,其实他最宝贵的是教训,尤其是血的教训——那些让他辗转反侧、自责痛苦的教训。有了这些教训,加之能较真,有良心,就会对自己否定之否定,成就一代牛医。牛医的特点,就是有个性,不会人云亦云。因为他经验教训太多,不会因着你是某某就放弃原则。过去当老师的,无论是铁匠铺的打铁师、科班里的先生,还是课堂上的教师,凡被人推崇的,都有这种牛气。

个性成就人才,奴性成就奴才。每个小孩到你跟前成为你的学生,都是想成人才的,没有想当奴才的。成人才是天性,做奴才是反天性。可惜有的人没闹明白这个最基本的道理,一上来就把小孩朝奴才培养,听话听话再听话,最后听话是听话了,这小孩也就不是人才了。要有个性,否则什么教材教学法都是空谈。这也是我自己从事教学数十年的体会。

当然,规矩是要立的。君子慎独,小人翻天。真正的规矩是自觉自愿的,不然,那就是虚伪,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这种听话的小人,比没规矩的强盗还要可怕。

教学相长,教训教训再教训。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否定之否定的痛苦。亲历这些过程会发现,那些把你和学生带偏了的东西,基本都是没有个性的,或者是个性被泯灭了的,大话套话其实就是假话,没什么意思,淘来淘去,折来折去,都是赝品,不值钱不说还害人。有个性的书籍读物和教材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就像在人生中的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越真实、越有个性、越有特色,给人留下的印象就越深刻、越有嚼头,日久天长都难以忘怀。同时,这种有个性的真东西能够带给人快乐愉悦,带给人丰富的知识营养。

我从1986年开始在大学当老师,在教学生涯中发现,有益的教材和教材中的内容往往都是个性化的,没什么套话大话假话,实话多,有点废话也无伤大雅。这种教材和内容,不单单丰富了课堂,也丰富了教师,学生自然从中受益匪浅。

因此,这套教材在构想、组织、编撰过程中就是这样一种指导思想——要把这套教材做得有个性,且个性是建立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有个性的教材,不是天马行空胡说八道,更不是填鸭式满堂灌,还要让具体使用教材的老师可以越雷池几步,不要过度追求形式的教材。所以我们的老师在使用这套教材时,也要转变观念。

另外,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很多问题是无解的。标准化,一刀切,很多知识点学生需要死记硬背等。而戏剧教育和美育教育恰恰与之相反,是反其道而行之的——个性化,非标准化,解放天性。用这样一种新的观念才能够把这套教材应用好。温和一点说,我们需要把美育教育和戏剧教育变成应试教育的一种补充,一种调整,一种平衡,让美育和戏剧教育真正发挥其功能。

任何教材进入社会和教育系统,都带有其自身的特点,带有时代的烙印。真正的好教材不可能脱离那个时代,一定是有其所处时代的使命。就像每一个人在这个时代当中他有空间的使命、时间的使命,你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出现?就像人们常说的天时地利人和,这样的东西才能够与其产生相得益彰的作用,得到时代的认可。没有完美的教材,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但由于它的个性契合了这个时代的需求,就有了生命力。

我们在做这套教材的过程中也是这样。为了使这套教材能够具有这种天时地利人和的特点反复斟酌讨论,尤其是在指导思想上。它不是一个完美的教材,但是它是一套契合了时代特色,符合中国特殊背景,而且在特殊时段诞生的教材。

目前,国内还没有这么一个成建制、有系统核心理念支撑的教材体系,也没有一套大致契合中国学校教育特色同时又符合戏剧教育自身特点的教材。这也是我们全体编写者的动力和乐趣所在。在第一版完成后,再经过相关学校实践、反馈,集思广益,不断进行修改修订直到相对完善,这个过程,没有几年、十几年甚至二三十年,很难完成。所以希望老师和同学们在使用这套教材的过程当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来帮助我们不断完善这套教材。

陈珂

2018年8月15日于四川江安

我们的初愿很大,想做一套新的有体系、成建制、有新的教学观,灌注教育科学与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有思想、有顶层设计、有模块化组合,专门用来训练戏剧教育专业学生及从业者的教材。它能够灌注在大学一到二年级,两个学年左右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课程中。它是为戏剧教育专业的本科来设计的,它在教学上尽量避免过度死板,打通技术艺术、个性化教学与规范化教学的双通道,其目的是让戏剧教育专业的学生,既不像表演、导演、编剧、管理专业等在一个点上学习,也不像过去一考专业定终身的那样的套路,而是走出一条新路。

戏剧教育的学生应该是一个全挂子。他们毕业后要进入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的教学环境中去,要独当一面,把一所学校的戏剧课堂和戏剧活动推进开来。这不是现在靠着专业的身、台、形、表等过于专业的课程设计能够完成的。戏剧教育专业的学生,他应该是一个戏剧影视学的全挂子,他要在策划创意、编剧导演、演出制作、舞台监督、推广运营等方面都有所涉猎;同时,还要了解这里面所蕴含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的知识。这些知识又不能是死板的刻意的,它得灌注在课堂的设计教学的方法,与学生互动交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系统中。它还得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有教无类,汇集于每一个在戏剧课堂或戏剧活动中的学生身上。

所以这个难度很高。我开始做的一些设想,在落实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因为传统表导演专业的这些学生都是被声、台、形、表、导的专业板块所分割的,他们的课程里基本没有编剧、管理的内容,更不用说心理学、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的知识体系了,有一点东西也都是破碎的碎片式状态。我们不断地改,这期间,通过一边教一边学,培养了一些新学生,我们一起落实了这套教材的落地,不断地修改修正修订,甚至打乱了重来,去掉了很多东西,又重新注入了很多东西,终于到现在这个书稿进入了尾声。

当然,这个教材到现在还只能说是跨上初步台阶。这套教材要应用好,还需要师资培训,通过课程推进,相对合格的戏剧教育师资就可以基本立起来了。

谢谢!

陈珂

2021年10月6日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