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成立组织机构

二、成立组织机构

(一)成立医院感染暴发应急事件领导小组

组长:院长。

副组长:分管感控副院长。

成员:感控科、院办、医务部、护理部、后勤保障部、医学装备科、药学部、保卫科、门办、输血科、检验科、感染性疾病科主任

(二)成立医院感染暴发应急事件专家组

组长:分管感控副院长。

成员:感控科、医务部、护理部、后勤保障部、药学部、检验科、感染性疾病科、临床相关科室主任。

(三)成立医院感染暴发应急事件后勤保障组

组长:分管后勤保障副院长。

成员:后勤保障部、医务部、设备科、药学部、感控科、信息科主任。

(四)机构职能职责

1.医院感染暴发应急事件领导小组职责

(1)负责统一领导和指挥,组织、协调应急处理工作

(2)对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事件成立与否做出最终判断。决定本预案是否启动和是否终止。

(3)研究并制定发生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或疑似暴发事件的控制措施。

(4)负责对外信息发布。

(5)按规定向属地疾控中心及属地卫生健康委员会报告

2.应急办公室职责

(1)负责及时准确地完成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监测及调查工作。

(2)负责及时准确地传达领导小组的决定和督办。

(3)负责做好有关记录。

(4)负责及时完成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调查报告。

(5)负责上下级和院内的联络及协调工作。

3.医院感染暴发应急事件专家组职责

(1)负责对疑似病例进行会诊、讨论明确诊断并进行积极救治。

(2)负责对本预案的启动和终止提出意见

(3)协调各科室医疗技术力量(医务部负责医师调度,护理部负责护士调度),保证救治感染患者。

(4)负责患者的分流转运及转运途中的医疗监护。

(5)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

(6)根据事态发展及调查结果完善诊疗方案。

4.医院感染暴发应急事件后勤保障组职责

负责提供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所需应急物资,包括药品、设备、器械、病房设施、消毒药品和器械、防护用品等,以保障应急工作的顺利进行。

5.感控科职责

负责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环境卫生学检测以及有关的标本采集、病原学检查等工作;对现场采取消毒隔离措施,对相关人员采取医学隔离措施,指导医务人员做好职业防护,提出进一步的防控建议;负责感染病例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上报工作,撰写医院感染暴发评估报告。

6.检验科(微生物室)职责

负责现场标本的采集及检测,及时准确地做好医院感染病例的病原学检查工作。

7.医疗组职责

负责调度医师参与医疗救助;协助调查医院感染暴发发生的原因。

8.护理组职责

负责调度护士参与医疗救助和消毒隔离工作;协助调查医院感染暴发发生的原因,做好标本采集。

(五)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紧急报告程序

(1)临床科室发生3例及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3例及以上医院感染暴发病例时,医务人员应立即报告科室主任,由科室主任核实后,向院总值班—感控科—医务部报告。临床科室发生医院感染聚集时,医务人员应立即报告科室主任,由科室主任核实后,向医院感控科报告。

(2)检验科在短时间内(一般为7天),在不同患者的同类标本中3次检出同一种病原体,或在同一病区的不同病例中3次检出同一种病原体,或检出特殊的、重要的、多重耐药的病原体,立即上报感控科(座机/手机)—医务部(座机/手机)。

(3)医院感控科接到临床科室或检验科报告后应立即向医院感染暴发应急事件领导小组组长报告,同时报告分管领导,应急事件领导小组应同时向医务部、护理部、医学装备科、药学部等部门进行通报,以利于有关部门及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4)医院发现下列情形时,应当于12h内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属地疾控中心(24h)报告:①5例及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②3例及以上医院感染暴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于24h内逐级上报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5)医院发生下列情形时,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在2h内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医政科(股)报告,并同时向属地疾控中心报告:①10例及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②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③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六)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确认程序

(1)在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报告程序启动后,医院感染暴发应急事件领导小组组长应在1h内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及专家组成员对暴发事件进行调查、确认,并对事件进行综合评估,研究确定是否启动本预案,当领导小组成员出现不同意见时,由院长决定本预案是否正式启动。

(2)在本预案启动后,各组必须立即召开会议,严格履行各自职责。

(七)应急处置及控制措施

对医院感染暴发疫情坚持“边抢救、边调查、边处理、边核实”的原则,以最有效的措施控制事态的发展。具体做好以下工作:

(1)积极开展对医院感染患者和疑似患者的诊治工作,查看医院感染暴发病例,了解病史、核查实验室检查结果,开展相应的流行病学调查,及时排除或确诊疑似患者,对危重病例积极救治或根据病情及时转诊。

(2)查找感染源。感控科协助检验科对患者、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相关病原学检查。

(3)调查感染暴发流行的起始时间及医院感染传播方式,分析并列出潜在的危险因素。

(4)控制感染源。必要时临床科室对患者和疑似患者进行隔离治疗,有明显的隔离标识。

(5)切断感染途径。在确定感染暴发的感染途径后,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对感染源污染的环境采取正确有效的消毒处理措施。

(6)对易感人群实施保护措施。病区暂停收治新患者,必要时对易感患者和工作人员实施预防性用药。

(7)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时,还应严格遵循标准预防,积极查找病原体,加强消毒隔离和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措施;明确病原体后,再按照该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实施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确保不发生新的医院感染。

(8)根据医院感染暴发调查和控制情况,实时调整相应控制措施。

(9)汇总分析调查资料,写出调查报告,包括处理过程描述、感染事件分析及所采取的控制措施、监测检验结果、事件性质,总结经验教训,对采取干预措施进行效果评估,制定医院今后的防控措施。

(八)预案终止

在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被消除后,距离本院最后一例医院感染病例的最长潜伏期也无新的病例出现,医院感染暴发应急事件领导小组应责成专家组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发展态势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本预案是否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