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物体和环境表面消毒

二、医院物体和环境表面消毒

(一)Ⅰ、Ⅱ类环境物体表面的消毒

Ⅰ、Ⅱ类环境要求物体表面的细菌总数不大于cfu/cm2,这两类环境应采取高效消毒方法。

1.地面消毒

(1)当地面无明显污染情况时,通常采用湿式清扫,每日用清水或清洁剂拖地1~2次,清除地面的污秽和部分病原微生物。

(2)当地面受到病原菌污染时,通常采用含氯消毒液或二溴海因消毒液400~700mg/L消毒,作用30min;致病性芽孢污染用含有效氯1000~2000mg/L的消毒液作用30min。

(3)对甲类或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地面,如霍乱、鼠疫、炭疽等可用含有效氯或有效溴1000~2000mg/L消毒液消毒,作用30min。

2.墙面消毒

(1)医院墙面通常不需进行常规消毒。当受到病原菌污染时,可采用化学消毒剂喷雾或擦洗,墙面消毒高度一般为2~2.5m高即可。

(2)对细菌繁殖体、芽孢污染者,分别用含有效氯或有效溴400~700mg/L、2000~3000mg/L的消毒液喷雾和擦洗处理,有较好的杀灭效果。喷雾量以湿润不向下流水为度,一般为50~200m L/m2

3.病房各类用品表面的消毒

(1)病房内用品如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等,一般情况下只需进行日常的清洁卫生工作,用清洁的湿抹布或季铵盐类消毒液,每日擦拭各种用品的表面2次,可去除大部分微生物。

(2)当室内各种用品的表面受到病原菌污染时,必须及时进行消毒。化学消毒:用400~700mg/L含氯或含溴消毒液擦拭或喷洒室内各种物品表面。紫外线灯照射:悬吊式或移动式紫外线灯消毒时,离污染表面不宜超过1m,消毒有效区为灯管周围1.5~2m,照射时间不得少于30min。

4.其他表面的消毒

包括病历夹、门把手、水龙头、门窗、洗手池、卫生间、便池等物体表面,这些地方容易受到污染。通常情况下,每天用洁净水擦抹刷洗处理,保持清洁。当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时,根据污染情况选用适当的消毒方式。

5.床单位的消毒

(1)床单位包括病床、床垫、枕芯、毛毯、棉被、床单等,一般情况下在日光下暴晒6h以上可达到消毒目的。

(2)臭氧消毒。可采用床单位臭氧消毒器进行消毒。

(二)Ⅲ类环境物体表面的消毒

Ⅲ类环境要求物体表面的细菌总数不大于10cfu/cm2。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消毒:

(1)上述Ⅰ、Ⅱ类环境物体表面的消毒方法均可采用。

(2)对各种污染的表面进行喷洒或擦洗。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化验室的各种物体表面及台面等每日用含有效氯400~700mg/L的消毒液擦拭,以清水湿式拖地。

(三)Ⅳ类环境物体表面的消毒

Ⅳ类环境要求物体表面的细菌总数不大于15cfu/cm2,参照以上方法消毒。

(四)检验科污染区的消毒

检验科污染区的各种表面消毒方法如下:

(1)桌椅等表面的消毒。每天开始工作前用湿布擦1次,地面用湿拖把拖1次,禁用干抹干扫,抹布和拖把等清洁工具各室专用,不得混用,用后洗净晾干。下班前用含有效氯或含有效溴400~700mg/L的消毒液或0.1%~0.2%过氧乙酸清洁1次。

(2)各种表面也可用便携式高强度紫外线消毒器距表面不超过1m照射消毒。

(3)若被明显污染,如具有传染性的标本或培养物外溢、溅泼或因器皿打破而洒落于表面,先尽快清除污物,再立即用消毒液消毒,用含有效氯或含有效溴1000~2000mg/L的消毒液或0.2%~0.5%过氧乙酸擦拭污染表面,保持30~60min,抹布或拖把用后浸于上述消毒液内30min。

(4)若已知被甲类或按甲类管理的病原菌污染,应用含有效氯或含有效溴2000~5000mg/L的消毒液,或0.5%过氧乙酸擦拭,消毒30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