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操作防护的控制措施

四、医疗操作防护的控制措施

(一)侵入性操作中的防护

(1)接触患者血液、黏膜、开放性伤口、体液,分泌物和污染的器械物品时,必须戴手套。进行可能有血液、体液喷溅等的操作时,应戴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隔离衣,必要时穿鞋套。

(2)操作尖锐器械或手部有伤口时,要特别小心,可戴双层手套保护;注射或穿刺时,先检查针头是否安牢再注射操作,术者的手不可置于针头前进方向;完毕取出针头时,应用乙醇棉球压住针眼,尽量减少血液或体液渗出,避免沾到患者的体液或血液。

(3)用毕的注射器,不可用手接触针头,应针尖向下直接放入锐器盒内。

(4)实行急救复苏时,尽量避免口对口人工呼吸。

(二)实验室的防护

(1)工作人员操作时应穿隔离衣、戴手套,可能污染面部时,应戴防护面罩。

(2)吸取标本液应用器械吸取,禁止用嘴吸吸管;搅拌、离心、超声等处理操作应在Ⅰ级或Ⅱ级生物安全柜中进行。

(3)物体表面溅有标本液时,应立即用消毒液消毒。

(4)所有不保留的标本和用过的器皿一律先经压力蒸汽灭菌后再处理。

(5)小心操作,防止锐器刺伤。工作完毕,经消毒、冲洗后脱手套,再进行手消毒。

(三)病理检查及尸体处理中的防护

(1)对艾滋病患者尽量少做病理检查和尸体检验。必须做时应严格执行防护措施和做好物品及环境的消毒处置。

(2)使用过的重复使用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封闭存放,交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理。台面用含有效氯1000mg/L消毒液擦拭处理。用过的一次性防护服及物品按医疗废物处理。

(3)取出的组织与器官标本,应立即浸泡于40%甲醛中。冰冻切片机等用含氯消毒液刷净。

(4)患者的遗体(不论是否解剖过)一律装防水尸袋内保存至火化,尸袋上标明“小心传染”。搬动时,防止血液和体液污染扩散。

(5)解剖室、太平间应进行终末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