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预防与控制

一、预防与控制

(1)建立多重耐药菌的连续性监测。微生物室发现感染病原菌应立即报告临床科室和医院感染控制科,医院感染控制科应到临床了解情况并给予隔离指导。

(2)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前及时留取临床标本,及早确定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菌药物。

(3)尽量缩短住院时间,严格掌握侵袭性诊疗的适应证,并减少侵袭性设备如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机、深静脉插管、留置导尿管等的应用。

(4)做好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将患者隔离在单人病房、隔离病房或同种疾病的病房。在患者床旁或病室设接触隔离标识,实施接触传播的隔离措施。

(5)尽量减少与感染者或携带者相接触的医务人员数量。医护人员相对固定,专人诊疗护理

(6)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黏膜、血液和体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粪便时应戴手套,可能污染工作服时应穿隔离衣。当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如吸痰或雾化治疗等)时,医务人员还应当戴上标准外科口罩和防护眼镜。

(7)完成诊疗护理操作,离开房间前必须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放入黄色有标识的专用废物袋中。

(8)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医疗护理前后、脱去手套后及接触患者前后必须洗手和手消毒。

(9)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连续2次培养阴性(每次间隔大于24h)方可解除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