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室内空气物表消毒
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不仅可造成医院内感染,还可以污染其他物品甚至诊疗器具,引起医院内感染。因此,消除和控制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对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Ⅰ类环境的空气消毒
Ⅰ类环境包括层流洁净手术室和层流洁净病房。这类环境要求空气中的细菌总数不大于10cfu/m3,只有采用层流设备,才能使空气中的微生物达到此标准。
(二)Ⅱ类环境的空气消毒
Ⅱ类环境包括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洁净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这类环境要求空气中的细菌总数不大于200cfu/m3。Ⅱ类环境均为有人房间,必须采用对人无毒无害,且可连续消毒的方法,不推荐使用臭氧消毒器和化学喷雾消毒。可选用下述方法消毒:
(1)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这种消毒器由高强度紫外线灯和过滤系统组成,可有效地滤除空气中的尘埃,并可将进入消毒器的空气中的微生物杀死。开机消毒30min即可达到消毒要求,以后每过15min开机1次,消毒15min,一直反复开机、关机循环至预定时间。
(2)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这类消毒器采用静电吸附原理,加以过滤系统,不仅可过滤和吸附空气中带菌的尘埃,也可吸附微生物。在一个20~30m2的房间内,使用一台大型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消毒30min后,空气可达到国家卫生标准。
(三)Ⅲ类环境的空气消毒
Ⅲ类环境包括治疗室、换药室、注射室、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内镜室、导管室、输血科配血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和房间。这类环境要求空气中的细菌总数不大于500cfu/m3。Ⅲ类环境的空气消毒可采用下述方法:
(1)臭氧消毒。消毒时间不少于30min,消毒时人必须离开房间,消毒后待房间内闻不到臭氧气味时才可进入(关机后30min左右)。
(2)紫外线消毒。可选用产生臭氧的紫外线灯,以利用紫外线和臭氧的协同作用。采取紫外线灯悬吊式或移动式直接照射,一般按每立方米空间装紫外线灯瓦数不小于1.5W,计算出安装灯管数量。照射时间一般应大于30min。使用紫外线灯直接照射消毒,人不得在室内。
(3)熏蒸或喷雾消毒。可采用化学消毒剂或中草药空气消毒剂熏蒸或喷雾消毒,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有:①过氧乙酸,将过氧乙酸稀释成0.5%~1%的水溶液,加热蒸发,在60%~80%相对湿度、室温下,过氧乙酸用量按1g/m3计算,熏蒸时间为2h;②过氧化氢复方空气消毒剂,以过氧化氢为主要成分,配以增效剂和稳定剂等,一般用量按过氧化氢50mg/m3计算,采用喷雾法,在相对湿度60%~80%、室温下作用30min。
(4)注意事项。①所有消毒剂必须有卫生许可批件且在有效期内;②消毒时室内不可有人;③甲醛因有致癌作用不宜用于空气消毒。
(四)Ⅳ类环境的空气消毒
Ⅳ类环境为传染科及病房,此类环境的消毒可采用与Ⅲ类环境相同的空气消毒方法进行空气消毒。
(五)空气消毒与净化方法
1.病房自然通风
(1)自然通风可有效稀释病房空气中的细菌浓度,新鲜空气对改善病房污浊气味有良好效果,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改善空气质量的方法。
(2)进行自然通风时要避免气流直接吹向患者,要用窗帘、百叶窗等遮挡使气流更柔和,气温较低时注意提醒患者保暖。
(3)开窗通风次数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天气条件好时,可持续自然通风。在室内清洁、扫床、更换床单后应开窗通风。
(4)以下情况不应开窗通风:大风、扬沙、气温过高或过低等恶劣天气条件,病房外环境存在各种较明显污染,患者病情不允许,层流保护性隔离病房等。
2.空气消毒净化器的维护
(1)掌握本病区空气消毒净化器的基本操作要点。
(2)使用单位要定期联系设备厂家,对空气消毒净化器进行设备清洗、消毒和维护。
(3)维护内容主要包括清洁过滤网、清理主机灰尘、性能检查等,必要时进行消毒效果检测。
(4)当设备出现问题时要及时报告设备科和厂家进行检修,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5)日常维护和故障检修每次必须记录,厂家和科室双方签字,医院感染控制科进行监督。
3.空调维护系统
(1)掌握本病区空调(包括集中空调系统和分体空调)的基本操作要点。
(2)确保空调机房和空调新风口周围环境清洁,正确引入新风。
(3)定期进行空调系统各部件的清洁、消毒及维护。
(4)定期进行冷却塔与冷却水系统的清洗、消毒。
(5)当空调出现问题时要及时报告设备科,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6)日常维护和故障检修每次必须记录,设备科和设备所在科室双方签字。
4.《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中的相关卫生指标(表8-1~表8-4)
表8-1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送风卫生要求

表8-2 风管内表面卫生要求

表8-3 空气净化消毒装置的卫生安全性要求

表8-4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使用的空气净化消毒装置性能的卫生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