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标准预防措施

二、标准预防措施

为预防与控制潜在感染微生物传播给其他患者及医务人员,对所有患者必须执行标准预防,部分患者还要执行隔离预防。

(一)标准预防的定义

认为患者的血液、所有体液、分泌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凡接触上述物质者均必须采取防护措施,而不论是否具有明显的血液污染或是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

(二)标准预防的特点

(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播给患者,又防止疾病从患者传播给医务人员。

(3)根据各种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三)标准预防的措施

(1)手卫生。可能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器械后应立即洗手;脱去手套后洗手;诊疗或护理两个患者之间应洗手;同一患者接触身体不同部位时应洗手。

(2)戴手套。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诊疗或护理两个患者之间更换手套;戴/更换手套不能代替洗手;以使用一次即丢为原则,破损时应立即更换。

(3)正确使用口罩、护目镜和面罩。戴口罩及护目镜可以减少患者的体液、血液、分泌物等液体的传染性物质飞溅到医护人员眼睛、口腔及鼻腔黏膜。

(4)隔离衣。防止被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渗出物、飞溅的水和大量的传染性材料污染时使用;脱去隔离衣后立即洗手。

(5)可重复使用的设备。用过的可重复使用的设备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应在下一个患者使用之前清洁干净和适当的消毒灭菌,一次性使用的部件应按一次性使用器械处理。

(6)环境。在彻底清洁的基础上,适当消毒床单位、设备和环境表面(床栏杆、床侧设备、轮椅、洗脸池、门把手)。

(7)被服。触摸、运送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被服时,应避免抖动,以防止微生物污染其他患者和环境。

(8)职业健康安全。小心处理用过的尖锐物品(针及手术刀等)和设备。

(9)隔离室。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患者、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患者应安置在隔离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