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用品的使用

三、防护用品的使用

(一)口罩

一般医疗活动可佩戴医用口罩或外科口罩。

手术室工作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

(1)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2)外科口罩佩戴方法为将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口罩下方带系于颈后→将口罩上方带系于头顶中部→将双手指尖放在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压,并逐步向两侧移动→根据鼻梁形状塑造鼻夹→根据颜面部形状,调整系带的松紧度。

(3)医用防护口罩佩戴方法为一手托住防护口罩,有鼻夹的一面背向外→将防护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鼻夹部位向上紧贴面部→用另一只手将下方系带拉过头顶,放在颈后双耳下→再将上方系带拉至头顶中部→将双手指尖放在金属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鼻夹,并分别向两侧移动和按压,根据鼻梁的形状塑造鼻夹。

(4)使用医用防护口罩或外科口罩时不要用一只手捏鼻夹,防止口罩鼻夹处形成死角漏气,降低防护效果,同时使口罩与面部有良好的密合。

(5)外科口罩只能一次性使用。

(6)口罩潮湿后应立即更换。

(7)口罩受到患者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更换。

(8)每次佩戴防护口罩进入工作区域之前,应进行密合性检查。检查方法:将双手完全盖住防护口罩,快速地呼气,若鼻夹附近有漏气,应按佩戴方法步骤调整鼻夹,若漏气位于四周,应调整到不漏气为止。

(9)医用口罩应保持清洁,每天更换、清洁与消毒。

(二)护目镜、防护面罩

(1)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时,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2)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用后应清洁与消毒。

(3)在佩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无松懈。

(三)手套

(1)清洁手套的应用指征。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

(2)无菌手套的应用指征。医务人员进行手术时;为患者进行诊疗技术等无菌操作时;接触患者破损皮肤、黏膜时。

(3)戴手套的方法。打开手套包,一手掀起口袋的开口处→另一手捏住手套翻折部分(手套内面)取出手套,对准五指戴上→掀起另一只袋口,已戴着无菌手套的手指插入另一只手套的翻边内面,将手套戴好,然后将手套的翻转处套在工作衣袖外面。

(4)脱手套的方法。一手捏住手套污染面的边缘将手套脱下→用脱下手套的手捏住另一只手套清洁面(内面)的边缘→将手套脱下。

(5)诊疗、护理不同的患者之间必须更换手套。

(6)操作完成后脱去手套,必须按规定程序与方法洗手,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7)戴手套操作中,如发现手套有破损,应立即更换。

(8)戴无菌手套时应防止手套污染。

(四)隔离衣

1.隔离衣的应用指征

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时;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骨髓移植患者的诊疗、护理时;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2.隔离衣的穿/脱方法

(1)穿隔离衣的方法。右手提衣领,左手伸入袖内,右手将衣领向上拉,露出左手,换左手持衣领,右手伸入袖内,使右手露出,注意勿触及面部→两手持衣领,由领子中央顺着边缘向后系好颈带,再扎好袖口,将隔离衣一边(约在腰下5cm)渐向前拉,见到边缘捏住,同法捏住另一侧边缘,双手在背后将衣边对齐,向一侧折叠,一手按住折叠处,另一手将腰带拉至背后折叠处→将腰带在背后交叉,回到前面将带子系好。

(2)脱隔离衣的方法。解开腰带,在前面打一活结,解开两侧袖带,塞入袖袢内,充分暴露双手,进行手消毒,解开颈后带子,右手伸入左手腕部套袖内,拉下袖子过手,用遮盖着的左手握住右手隔离衣袖子的外面,拉下右侧袖子,双手转换逐渐从袖管中退出,脱下隔离衣。左手握住领子,右手将隔离衣两边对齐。若挂在污染区,污染面向外,否则污染面向内;不再使用时,将脱下的隔离衣,污染面向内,卷成包裹状,丢至医疗废物容器内或放入回收袋中。

(五)防护服

1.防护服的应用指征

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2.防护服的穿/脱方法

(1)穿防护服的方法。联体或分体防护服,应遵循先穿下衣,再穿上衣,然后戴好帽子,最后拉上拉锁的顺序。

(2)脱分体防护服的方法。先将拉链拉开,向上提拉帽子,使帽子脱离头部,脱袖子、上衣,将污染面向里放入医疗废物袋;脱下衣,由上向下边脱边卷,污染面向内,脱下后放入医疗废物袋。

(3)脱连体防护服的方法。将拉链拉到底,向上提拉帽子,使帽子脱离头部,脱袖子从上向下边脱边卷,污染面向内,全部脱下后放入医疗废物袋内。

(六)鞋套

(1)鞋套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并一次性使用。

(2)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时和从缓冲间进入负压病室时应穿鞋套。

(3)应在规定区域内穿鞋套,离开该区域时应将鞋套脱掉。

(4)鞋套如有破损,应及时更换。

(七)防水围裙

(1)防水围裙的应用指征。可能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他污染物质喷溅时;进行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的清洗时。

(2)重复使用的围裙,每班使用后应及时清洗与消毒。当有破损或渗透时,应及时更换。

(3)一次性使用围裙应一次性使用,受到明显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八)帽子

(1)帽子的应用指征包括进入污染区和洁净环境前、进行无菌操作时、进行诊疗技术操作时。

(2)布制帽子应保持清洁,定期更换与清洁。

(3)如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应立即更换。

(4)一次性帽子不得重复使用。

(九)穿戴防护用品程序

(1)从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衣裤→换工作鞋→进入潜在污染区。手部皮肤破损者应戴乳胶手套。

(2)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或防护服→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

(3)为患者进行吸痰、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操作,可能被患者的分泌物及体内物质喷溅的诊疗护理工作前,应戴防护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十)脱防护用品程序

(1)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摘手套、消毒双手→摘护目镜/防护面罩→脱隔离衣或防护服→脱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用后物品分别放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

(2)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摘医用防护口罩→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

(3)离开清洁区。淋浴、更衣→离开清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