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疫源地消毒

四、疫源地消毒

疫源地是指医院内存在着或曾经存在感染性疾病传染源,如各种传染病、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血液传播性肝炎患者、艾滋病患者、严重的耐药菌感染等的场所。

(一)消毒处理原则

(1)尽快彻底消除感染源,选择消毒方法要提高一个档次,确保消毒效果的可靠性。

(2)必须选择中高效消毒方法。所有物品消毒均应选择高效消毒方法,如煮沸、干热、焚烧、高效化学消毒剂消毒等;人体皮肤和手消毒需要用碘酊、碘附、乙醇等中效消毒剂。

(3)空气消毒讲究快速高效。所有疫源地的空气消毒应选择气溶胶喷雾消毒法或气体熏蒸消毒法。

(4)物品处理要果断。凡能废弃的物品或回收价值不大的物品尽量按废弃物处理;必须在现场消毒的物品以化学消毒为主;所有环境物品不得遗漏,特别是容易忽略的排泄物、污水、厕所及各种洁具等。

(5)自我防护原则。执行消毒隔离人员首先要了解消毒处理对象,知道其传播途径。在进入和退出疫源地时采取自我防护措施。

(二)消毒方式

(1)随时消毒。随时消毒的目的是及时杀灭或清除患者随时排出的病原体。随时消毒是控制疫源地病原体扩散的重要措施。随时消毒主要包括6个方面:①分泌物、排泄物;②消化道传播疾病生活用具;③换下的衣服、卧具;④病房环境空气;⑤接触过的器材;⑥医护人员诊疗操作中手的消毒。

(2)终末消毒。终末消毒主要是指感染患者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对其住过的病房及污染的各种物品进行消毒。终末消毒原则:①终末消毒要在患者撤离后立即进行;②所有污染物品必须消毒后方可移出疫点;③执行消毒的人员必须了解消毒对象情况,在有关人员指导下进行,做好自身防护;④消毒人员在进行消毒前做好充分准备,如消毒剂、使用工具、防护设备等;⑤有序地进行,空气表面联合气溶胶喷雾消毒按由内向外、自上而下进行,表面擦拭消毒由左向右、自上而下进行,物品分类分别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