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与预防措施

三、隔离与预防措施

(一)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接触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结核、流行性脑膜炎、腮腺炎、水痘、麻疹、肺鼠疫、肺出血热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1)在病房门上和床头粘贴黄色“空气隔离”标志。

(2)确诊或可疑感染患者应安置于单间病房或负压病房;无条件时,相同病原微生物感染患者可同住一室。

(3)尽可能避免转移患者和限制患者活动范围。必须运送时应注意医务人员的防护;当患者病情允许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尽可能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4)加强通风和做好病房的空气消毒。

(二)飞沫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接触经飞沫传播的疾病,如百日咳、白喉、病毒性腮腺炎、脑膜炎等疾病,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飞沫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1)在病房门上和床头粘贴粉色“飞沫隔离”标志。

(2)确诊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病房;无条件时也可与相同病种、处于同病期的患者同居一室,室内空气必须直接排出室外。

(3)患者之间、患者与探视者之间相隔空间在1m以上。

(4)限制患者外出,患者外出检查时应佩戴外科口罩。

(5)工作人员进入病房应戴口罩。

(6)限制探视人员数量,并嘱咐探视者执行严格的戴口罩、洗手或手消毒制度。

(7)患者出院或转院后,应对房间里所有物体表面以及空气进行彻底消毒。

(三)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接触经接触传播的疾病,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患者,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1)在病房门上和床头粘贴蓝色“接触隔离”标志。

(2)确诊或可疑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病房;无条件时可将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安置在同一病室。

(3)进入隔离房间或接触该患者时必须戴手套。

(4)预计与患者或其环境如床栏杆有明显接触时,需要加穿隔离衣或防护围裙,离开患者床旁或房间时,须把防护用品脱下。

(5)脱手套、隔离衣后,须用抗菌皂液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

(6)一般医疗器械如听诊器、体温表或血压计等应固定专用;不能专用的物品如轮椅,在每次使用后须用含有效氯的消毒液擦拭消毒。

(7)污染的针头、注射器应进行焚烧。

(8)患者如去其他部门检查,应有工作人员陪同,并向接收方说明须使用接触传播的预防措施,接触的器械设备必须清洁消毒。

(9)限制探视人员数量,并嘱探视者执行严格的洗手或手消毒制度。

(10)连续2个标本均未培养出多重耐药菌(每次间隔大于24h),方可解除隔离。

(11)患者出院后,应对隔离房间里所有物体的表面进行终末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