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诊疗用品的消毒
一般常规使用的诊疗用品如体温表、听诊器、血压计袖带、压舌板、开口器、舌钳、吸引器、引流瓶、胃肠减压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及麻醉机的螺纹管、氧气面罩、麻醉口罩、扩阴器等,包括接触皮肤及浅表体腔、黏膜的器材。
1.接触未破损皮肤的器具清洁与消毒方法
(1)接触皮肤的一般诊疗用品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等,保持清洁,遇污染应随时以清洁剂和水清洁。
(2)血压计袖带若被血液、体液污染,应在清洁的基础上使用含有效氯或含有效溴400~7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min后再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3)听诊器可在清洁的基础上用乙醇擦拭消毒。
(4)腋下体温表每次用后应在清洁的基础上选用75%乙醇或含有效溴500~1000mg/L的二溴海因浸泡30min或0.1%过氧乙酸浸泡10~30min后,清水冲净,擦干,保存备用。
2.接触未破损黏膜的器具清洁与消毒方法
(1)接触未破损黏膜的器具如扩阴器、开口器、舌钳、压舌板、口表、肛表等器具,用后应先清洗去污,擦干,耐高温的器具如扩阴器、开口器、舌钳、压舌板可选择压力蒸汽灭菌。
(2)不耐高温的器具如口表、肛表等可在清洁的基础上采用75%乙醇或含有效氯400~7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min或0.1%过氧乙酸浸泡10~30min后,清水冲净,擦干,保存备用。
3.通过管道间接与浅表体腔黏膜接触的器具清洁与消毒方法
通过管道间接与浅表体腔黏膜接触的器具如氧气湿化瓶、呼吸机和麻醉机的螺纹管、氧气面罩、麻醉口罩、胃肠减压器、吸引器、引流瓶等器具,在清洁的基础上,耐高温的管道与引流瓶可采用压力蒸汽灭菌,不耐高温的部分可清洁后浸泡在含有效氯或含有效溴400~7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min后,清水冲净,干燥,封闭保存备用。有条件的医院可采用清洗消毒设备进行清洗、消毒、烘干自动完成,封闭保存备用。
4.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消毒灭菌方法
对于疑似或确诊朊毒体感染者,宜选用一次性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按医疗废物双层密封包装送专业公司集中处理。可重复使用的污染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浸泡于1mol/L氢氧化钠溶液内作用60min,再按照标准进行清洗消毒灭菌处理。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采用含有效氯或含有效溴1000~20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45min后,再清洗消毒灭菌,有明显污物时应采用含有效氯5000~10000mg/L的消毒液浸泡60min以上,再按照标准进行处理。
5.患者用装置仪器的清洁与消毒方法
患者用的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管路和婴儿温箱一人一用一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于消毒物品柜内。湿化液应为灭菌水,每日更换。呼吸机的螺纹管、湿化器、街头、呼吸活瓣等可拆卸部分应定期更换、消毒。
6.注意事项
(1)任何物品在消毒灭菌前均应充分清洗干净。
(2)清洗可采用流动水冲洗,清洁剂去污,管道可采用酶制剂浸泡,再用流动水冲洗干净,然后浸泡在相应的消毒液中消毒或灭菌。
(3)使用的消毒液应严格检测其浓度,有效期内使用,确保消毒灭菌效果。
(4)消毒灭菌后的医疗用品必须保持干燥,封闭保存,避免保存过程中发生再污染,一旦发现有污染,应再次根据需要进行消毒灭菌。
(5)消毒灭菌后的物品若超过有效期,即应重新消毒灭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