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序言

李叔同是刘质平、丰子恺的老师,刘质平、丰子恺又是我的老师。丰子恺老师和我最亲近。刘质平老师工作不常在上海,较少见面,所以就比较疏远。两位老师说来还是我的同乡。李叔同太老师原籍平湖,隶属浙江省,当然也是“大同乡”。20世纪30年代,我曾有幸见过太老师三次,但那时他已是“弘一法师”。几次见面,都是他来上海看望至契夏丐尊、丰子恺等。因为我是丰子恺老师的学生、夏丐尊先生的同事,也是弘一大师虔诚的敬仰者,又从事音乐、美术工作,所以曾三次被邀出席宴会,得与大师相识,交谈过多次,从中了解到大师“绚烂之极”的过去,印象至深!

李叔同博学多才,对诗词、文学、音乐、绘画、书法、篆刻、戏剧和艺术教育等,无所不能,而且都有精到而深湛的造诣,成为一代宗师。他早年留学日本,专攻西洋音乐、西洋绘画,并致力于戏剧研究。斯时,中国西洋艺术尚是一片空白,李叔同学成归国,就把西洋艺术传进祖国。毫无疑义,他是传播西洋艺术的始祖。比如,绘画中的人体写生,有所谓某某大师创始之说,其实也已在李叔同之后。李叔同中年礼佛,著述等身,成就卓著,被谥为律宗第十一代祖师。

遗憾的是,由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左”的思想影响,造成对大师业绩宣传不力,学术界也未能展开深入研究,以致到了改革开放的今天,仍然有人对李叔同公开持否定态度,不信请看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0年第2期所载《李叔同的实心眼及其他》中的一段话:

“艺术上李叔同不愧为多面手,诗词、音乐、绘画、书法、篆刻,无一不能,而且都有相当的造诣。孙过庭云:‘虽专工小劣,而博涉多优。’本是为书法立论的。李叔同则更从书法发展到艺术的各个方面。然而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所‘涉’太‘博’,便难免顾此失彼,所以他虽然‘博涉多优’,结果是各个方面都达不到‘大家’的水准。即以书法而论,他出家之后,音乐、绘画等等都放下了,写字还是一直不断的,而且是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但是与并世书家比较起来,恐怕还是得承认‘稍逊一筹’的吧!”

这段话批评李叔同因为“所‘涉’太‘博’”,终致“各个方面都达不到‘大家’的水准”,即便是坚持一生的书法,也比同时代书家要“稍逊一筹”,云云。作者的本意显然是全盘否定李叔同的艺术功绩,颇不公允。须知在草创时期,中国能有李叔同那样的人才,已是举国独一无二;须知任何事物都是从无到有,从初生到成熟,不可能一蹴而就。李叔同勇于第一个引入西洋艺术,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创举!

此举也提醒我们,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今天,如何整理出版李叔同的遗作,正确评价李叔同的艺术功绩,必须尽快提到日程上来。值此大师110周年诞辰来临之际,秦启明先生编成《李叔同音乐集》一书,在这方面有了良好的开端。

记得新中国成立前,上海开明书店曾出版过《中文名歌五十曲》,风行全国,连续出了11版。所收歌曲大半是李叔同所作所配,但诸如人所共知的《送别》《忆儿时》几首外,大半未署明词曲作者。还记得20世纪50年代,北京的音乐出版社曾出版过《李叔同歌曲集》,收有歌曲32首,可惜编者也未进行查考,未能一一证明创作时间地点,也未附任何研究资料。凡此种种,无疑使大师遗作的重新传播受到一定影响。

今天看到秦启明先生所编的《李叔同音乐集》原稿,非常高兴。阅罢原稿,发现该书有几个特点:

(一)内容充实。编者在各方人士的支持下,通过多年积累,集得大师音乐论述10篇。其中有写于20世纪初的中国第一篇贝多芬传《乐圣比独芬传》,有写于1906年的中国第一本音乐杂志序文《音乐小杂志·序》,有写于1913年的中国第一篇介绍西洋乐器的专文《西洋乐器种类概说》。又集得大师歌曲70余首。其中有作于20世纪初的中国第一批学堂乐歌,有作于20世纪20年代的教育歌曲(其中包括中国音乐家的第一批创作歌曲和中国第一首合唱曲),还有作于出家后的佛教歌曲、运动会会歌,等等。阅后耳目一新,大开眼界,为了解大师的音乐成就、开展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弥足珍贵!

(二)重视考查。书中所收论述和歌曲,编者均不厌其烦地考查了写作时间、地点,再经排比逐一纂辑,并在篇末一一注明。这给读者带来很大方便:一是因为前后连贯,大师一生的音乐道路脉络分明;二是因为写明背景,为传播和研究大师的遗作创造了条件。

(三)附录完备。所收《中文名歌五十曲·序》《李叔同歌曲集·序言》《李叔同先生与〈祖国歌〉》有助于读者了解大师歌曲的历史背景;所收《清凉歌集·序》《〈三宝歌〉语体译述》《清凉歌达旨》,有助于读者了解大师的佛教歌曲与佛学思想;所收《名士艺术家 高僧——李叔同传奇》《李叔同生平活动系年》《李叔同著述系年》,是编者多年来潜心钻研的成果。本书公布了大量系统的李叔同生平资料,有助于读者了解和研究李叔同。

编者秦启明先生是一位研究李叔同的有心人。当此有人公开著文全盘否定李叔同艺术功绩之际,他甘愿不谋名利,埋头钻研整理出大师的音乐遗作,当是一件值得称颂的大好事。故此我写下这些话,把这本书推荐给读者。

钱君匐

时年八十又五

1990年8月20日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