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民国十五年 丙寅)47岁
1月16日(农历十一月二十二日) 致函蔡丐因,指出佛经“疏钞科三者,如鼎足不可阙一。今屏去科文而读疏,必至茫然无措”。批评近代刻经家任删科文。光绪十年妙空大师于“江北刻经处刊刻”《华严疏钞》时“删其科文”;其弟子杨仁山在金陵刻经处刻经,“亦依彼旧例,不刻科文”。北京徐蔚如刻经,“悉依杨居士成规,亦不刻科文。所刻《南山律》宗三大部”近百册,“亦悉删其科文。朽人尝致书苦劝,彼竟固执己见,可痛慨也”!
4月15—17日(农历三月初四—初六) 应师弟弘伞之请,自温州起程,再次移居杭州西湖招贤寺“养疴”。
约4月19日 书印弟子毛善力来访。乃赠历年手刻印模底稿十四印:(一)“怀有”,注云:“此印光绪庚子刻,时二十一岁。”(二)“名字性空”(白文)。(三)“居士”(白文)。(四)“胤”(白文),注云:“右三印,江山毛慈根藏。”(五)“大慈”(白文)。(六)“不拘文字”,注云:“右二印婺源江谦藏。”(七)“郭”,注云:“为瑞安郭弼刻。”(八)“马玄”(白文),注云:“为会稽马玄刻。”(九)“汪”(白文),注云:“为衢州汪梦空刻。”(十)“李”(白文),注云:“为俗侄李圣章刻。”(十一)“僧胤”(白文)。(十二)“弘裔”(白文),注云:“右二字磨灭。”(十三)“胤”。(十四)“大心凡夫”,注云:“右二印,今藏晚晴院。”(毛国瑞《弘一大师与在家弟子毛善力》)
6月28日 获悉“《华严疏钞》会本”科文,已被明清以来刻经家“删节”,故致“上下文义不相衔接。《龙藏》仍其误。今流通本又仍《龙藏》之误”。遂与弘伞发愿厘会、校点《华严疏钞》会本:商定由弘伞“任外护排版流布”;由李叔同“兼任厘会、修补、校点,期以二十年卒业。先科文十卷,次《悬谈》,次《华严疏钞》科文”。(弘一《致蔡丐因信》)
7月12—14日 偕弘伞法师自杭州抵达上海,候车赴江西庐山参与金光明法会。初居大林寺,后居青莲寺。(弘一《致蔡丐因信》)
10月17—26日(农历九月十—二十日) 应请为蔡丐因追荐亡亲,在庐山青莲寺手书《华严经十回向品初回向章》:“每行二十字,共计二百行。每纸写十六行,共计十三纸。”自许为“生平写经最精工之作。含宏敦厚,饶有道气,比之黄庭。其后无能为矣”。(蔡丐因《廓尔亡言的弘一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