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民国十八年 戊辰)49岁
春季 参访江湾立达学园。李圆净获讯来访。遂与丰子恺首次会晤李圆净。话题谈到坊间盛行之“戒杀画”“劝善图”,李叔同有感而发。谓画法陈旧,纸张粗糙,印制简陋,画面缺少美感,期盼出现能为新派知识阶层欢迎的新颖“戒杀画”。丰子恺心领神会。次日便试绘“戒杀画两幅”去李圆净家回访。目睹丰子恺所绘之“新绘戒杀画”,令人耳目一新,李圆净满心欢喜,当场赞不绝口,称道丰氏新绘“戒杀画”乃“今日发扬护生真理的无上利器”!于是“坚请续绘,结集行世”。促成丰子恺发愿绘制“戒杀画集”。(李圆净《续护生画集序》)
8月4日 就李圆净为“戒杀画集”题名,函复云:“题名为《护生画集》,甚善!如是则对照文字、尊著《护生痛言》,皆可包括在内。”提议随携余之劝请函,去杭州延定巷六号乞马一浮为《护生画集》“题辞,诗文皆可”。8月中旬,马一浮在杭州家中阅罢李叔同的劝请信,当场为李圆净撰写《护生画集序》云:“月臂大师与丰君子恺、李君圆净,深解艺术,知画是心,因有《护生画集》之制。子恺制画,圆净撰集,而月臂为之书。三人者,盖夙同誓愿,假善巧以寄其恻怛,将凭兹慈力,消彼犷心。可谓以画说法者矣。”
9月 展阅前在温州景德寺(旧属会昌)偶见清晦庵学人所辑《千家诗》,乃“开智瀹人之佳书”。即整理校点寄交上海尤惜阴倡印。后经李圆净整理增补,归纳为“亲恩歌”“训孝歌”“孝顺歌”“训子词”“兄弟诗”“戒杀诗”“纪事诗”,取名《重编醒世千家诗》,由李叔同题签,丰子恺等筹资,1929年3月,由上海佛教居士林刊布。卷末无相学人(李圆净)《重编醒世千家诗因缘》云:“戊辰夏季,永嘉论月大师,偶在会昌罗汉山景德寺得此孤本,为今日开智瀹德之逗机佳书,商之寺主,出以流布。因校阅朱批,圈选二百七十余首,挂号邮寄学人精校。”
10月6日(农历八月廿三日) 得知《护生画集》出版后,李圆净将分赠中国、日本读者。即函告李圆净成书要求:“一、用日本连史纸印;二、用美丽之封面画;三、用美丽之线结纽订之。”申明“若赠送国内读者,即依此法装订;若赠送日本读者,则须用中国上等连史纸印刷。如嫌价昂,可改用上等毛边纸。装订时用色线结纽——如是乃合日本人嗜好”。
12月7日—8日(农历十一月廿六—廿七日) 应李圆净之约,从温州乘轮到达上海,寓居上海闸北佛教居士林,会同李圆净、丰子恺编辑《护生画集》,并手书题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