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 甲戌)55岁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 甲戌)55岁

1月22日(十二月初八) 为性愿法师在泉州承天寺举办梵行清信女讲习会,拟订《闽南梵行清信女讲习会规则》。序云:“癸酉岁晚,余来月台,随喜佛七法会,复为大众商榷此事,承会泉、转尘二长老欢喜赞叹,乐为倡助。并属不慧为出规则,以资率循。爰据所见,粗陈其概,未能详尽耳。”

2月13日(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于草庵意空楼,为传贯、性常选讲明蕅益大师《祭颛愚大师爪发衣钵塔文》,赞叹颛愚“泰山之德”有三:“(一)尚质朴,绌虚文,不苟合时宜;(二)注经疏,赞戒律,不悬羊头卖狗脂;(三)甘淡薄,受苦寂,不受丛席桎梏。”评斥当今知识“反其道而行之”,致使“如来正法,一坏于道听途说入耳出口之夫,再坏于色厉内荏羊皮虎质之徒”。当晚开示,李叔同“热忱卫教,寄慨遥深,几于流涕”。开示毕,又为性常手书“绍隆僧种”横幅。(性常《亲近弘一大师之回忆》)

2月中旬 参拜草庵龙泉岩十八石佛。知彼原系《十八硕儒》读书处“后悉进登,位跻贵显。”乃为石佛题联昭告世人云:“石壁光明,相传为文佛现影;史乘载记,于此有名贤读书。”(弘一《草庵碑记》)

3月17日 接受院长常惺法师之请,移居厦门南普陀寺,协助闽南佛学院整顿僧教育。经实地考察,发现学僧纪律松弛,不听约束;原任教员大半散去,现任教员几无一相识。“要想整顿,一时也无从着手。”因此认定“因缘”未熟,宣布“作罢”。(弘一《南闽十年之梦影》)

7月上旬 得闽南诸山长老支持,取《易经》“蒙以养正”之义,在南普陀寺创办闽南佛教养正院。推荐瑞今法师任教务主任,广洽法师任学监;厦门大学学生高文显、广义法师、义俊法师任讲师,招收闽南各地少年僧人入学,并与闽南佛学院同步教学。(瑞今《亲近弘一大师学律之因缘》)

7月14日 致函教务主任瑞今法师,重申闽南佛教养正院办学初衷。云:“弘一提倡办佛教小学,决非为养成法师之人才。弘一提倡之本意,在令学者深信佛菩萨之灵感,深信善恶报应因果之理,深知如何出家,以及出家以后应做何事,以养成品行端方、知见纯正之学僧。至于文理等,在其次也——亦即儒家所云‘士先器识而后文艺’此意也。谨书拙见,以备采择。”

9月8日(农历七月三十日,地藏菩萨圣诞纪念日) 在泉州开元寺尊胜院,考核南山律苑学律诸师修习唐道宣南山三大部与宋元照灵芝三大记成绩合格,宣布性常、广洽、广义、瑞今、心灿、本妙、瑞曦、瑞澄、妙慧、瑞卫等法师,专修普通律学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