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圣比独芬传

乐圣比独芬传[1]

比独芬,德人,千七百七十年十二月六日生于莱茵河上游巴府。幼颖悟,年十三,任巴府乐职。旋去职,专事著述。千七百九十二年,距毛萨脱(Mozart,毛,亦西洋乐圣莫扎特)死仅逾稔,比来多恼,自是终身不他往。

氏性深沉,寡言笑。居恒郁郁,不喜与俗人接。视毛氏滑稽之趣(毛萨脱性活泼,喜诙谐),殊不相桴。然天性诚笃,思想精邃,每有著作,辄审订数回,兢兢以遗误。是懔旧著之书,时加厘纂,脱有错误,必力诋之。其不掩己短,有如此!终身不娶,中年病聋,迄千八百年,聋益剧,耳不能审音律。晚岁养女侄于家,有丑行。以是抑郁愈甚,劳以致疾,忧能伤人。千八百二十七年殁于多恼,春秋五十有六。

氏生时,性不喜创作。刊行之稿,泰半规模前哲,稍事损益。然心力真挚,结构完美,人以是多之。氏之著述,与时代比例之如左:

第一期 迄千八百年,著述自一至二十。

第二期 迄千八百十五年,著述自二十一至百。

第三期 所谓“末叶之比独芬”,著述自百一至百三十五。

著述中,首推洋琴曲[2]、《朔拿大》及换手曲,殊称绝技。又“西麻福尼曲”,凡九阕[3],为世传诵。其他合奏曲、司伴乐及室内乐尤伙,不缕举。

按:此文1906年1月作于东京,刊次月李叔同主编的《音乐小杂志》。

[1]比独芬,即贝多芬(1770—1827),德国近代音乐家。出生于波恩一音乐世家。4岁学琴。22岁定居维也纳。为集欧洲古典派大成、开浪漫派先河的一代作曲家。一生共创作9部交响曲、2部钢琴协奏曲、11首序曲、1部小提琴协奏曲、2部弥撒曲、若干管弦乐曲,70多首声乐作品,1部歌剧,还改编了大量民歌。本文发表时署名“息霜”。文前并附言注明:“是篇据日本石原小三郎《西洋音乐史》所载,删窜成之。”

[2]洋琴曲,旧称钢琴曲。

[3]“西麻福尼曲”,即交响曲(Symphony)音译。九阕,指贝多芬创作的九部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