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记
2025年09月26日
补记
这篇草稿约写于民国二十年秋天。时承弘一法师的嘱咐,把他歌词中含蓄的意义大胆地解释出来,写成本文寄给他。那时他居慈溪金仙寺,我在闽南佛学院。岁月蹉跎,忽忽三年。今秋居宁波延庆寺,刘质平居士过访,谓《清凉歌集》曲已谱就,拟将所撰《达旨》一并付印,乃索阅原稿,惘惘如同隔世,遂改添错脱者交付。所谓“以音声而作佛事”,于化法不无少补。
民国二十三年冬日 芝峰补记于南湖止止斋
[1]1930年11月14日,李叔同(法名演音)《致芝峰法师信》称:“音因刘质平居士谆谆劝请,为撰《清凉歌集》第一辑。歌词五首,附录奉上。乞教正。歌词文字深奥,非常人所能了解。拟奉恳座下,为音代撰歌词注释。此歌为初中二年以上学生所用,乞准此程度,用白话文撰浅显之注释。注释中有佛学名词者,亦乞再以小注解之。注释之法,宜先释题目,后释歌词。注释题目时,先述题目之大意,后释题目之字义。释歌词时,先述全首大意,次略为分科,解歌词之字义。”1931年9月,李叔同收到芝峰寄来《清凉歌达旨》稿函复申谢云:“大著深契鄙意,佩仰万分!将来流布之后,必可令学子同植菩提之因。”原文收入上海开明书店1936年10月版《清凉歌集》。全文二万余字。收入本书时做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