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 丁丑)58岁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 丁丑)58岁

1月18日(农历十二月初六) 鼓浪屿日光岩闭关期满。应请移居厦门南普陀寺。为了答谢寺方“半载供养之厚恩”,李叔同为岩主清智上人手书《佛说无量寿经》,又为常住手书《佛说阿弥陀经》。抵达南普陀,得知高文显于当天《星光日披》编印《弘一法师纪念特刊》,李叔同忧虑不安。当晚语传贯云:“胜进此举虽是好意,实乃诽谤于余。古人云:声名——谤之谋也。余日后在闽南恐难容身。”(传贯《随侍弘公日记一页》)

3月4日 高文显奉厦门大学文学院院长李相勖教授委托,邀请李叔同赴厦门大学讲演佛学。李叔同婉言辞谢。见传贯惶惑不解,释云:“余生平对于官家大名人,从不敢与其亲好,一怕堕落于名闻利养魔窟也,二防外人讥我趋名逐利也。”未几,李相勖又委托高文显向李叔同转交厦门大学文学院讲学邀请信。李叔同当即函高辞谢云:“此事乞为辞谢。余近来诸事谨慎,冀无大过。诗云:‘战战兢兢,如临薄冰,如临深渊’——常服膺此言也。”

3月18日 为闽南佛教养正院讲演《南闽十年之梦影》。总结本人三下南闽弘法,“失败不完满”者居多,“成功完满”者很少——盖因“德行欠缺,修养不足”。故集古人诗句“一事无成人渐老(唐代诗人白居易《除夜寄微之》诗句)”与“一钱不值何消说(清代诗人吴伟业《临终绝命诗》诗句)”,自号“二一老人”,以此警策自己“努力用功,改过迁善”。并将上述诗句与“二一老人”分别书赠广洽、高文显。

5月2日 厦门市府为“倡导国民体育精神”,决定5月21日在中山公园体育场举行厦门市运动大会。并由筹委会函请李叔同为《厦门市运动大会会歌》谱曲:“函请查照,务希俞允。”5月13日,由“李叔同制谱、倪杆尘作歌”之《厦门市运动大会会歌》在《华侨日报·夕刊》上发表。全曲以坚定豪迈的节奏,激昂奋发的行进曲调,向参赛者大声疾呼:“你看那外来敌多么狓猖!”大声召唤:“健儿身手,各显所长,大家图自强!”5月21日在厦门全市运动大会传唱,受到学界欢迎。

5月14日 倓虚派梦参法师来闽迎请李叔同北上青岛湛山寺讲律。乃申明四约:(一)不为人师;(二)不开欢迎会;(三)不登报扬名;(四)弘法期四月。待寺方获允,本日偕传贯法师、仁开法师、圆拙法师一行,在厦门乘坐“太原轮”北上。16日抵达上海,应叶公绰、范成法师之请,于上海法宝图书馆出席素斋。斋毕上船,叶恐李叔同此去“人地生疏”,对方难尽“地主之谊”,故提议代发电报预告青岛寺方。李叔同“不鹜声华”,即与随行诸师“改乘他船而往”。20日安抵青岛。

6月16日(农历五月初八) 朱子桥居士为悼念亡友,从西安乘机抵达青岛湛山寺。青岛市长沈鸿烈委托寺方设筵欢迎。得知李叔同正在该寺讲律,朱子桥提议倓虚开列知单,“请弘老坐首席,我作陪客”。次日,湛山寺按时开筵,不见李叔同身影。寺方又派“监院师”前往寮房礼请。李叔同书录宋惟正禅师(985—1049,上海松江人)向金陵地方官叶青臣招宴时所咏《谢宴偈》字条交付监院师。偈云:“昨日曾将今日期,短榻危坐静思惟。为僧只合居山谷,国士宴中甚不宜。”朱检阅字条,赞叹:“清高!”目睹沈市长“脸色骤变”,倓虚“赶紧拿话遮盖”,朱子桥故意“嘻嘻哈哈,总算把沈市长的尴尬场面”应付过去。(倓虚《影尘回忆录》)

7月7日 日军在北京近郊宛平策动“卢沟桥事变”,廿九军将士高唱音乐家麦新创作的《大刀进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高举大刀,奋勇反击,抗日战争爆发。正在青岛湛山寺讲律的李叔同闻讯,义愤填膺!午前步入斋堂,涕泪满面。“当食之顷”,李叔同含泪告诫随行的闽南传贯、仁开、圆拙诸法师云:“吾人吃的是中华之粟,吾人饮的是温陵之水,身为佛子,若于此民族存亡关头,不能共纾国难于万一,为释迦、如来张点门面,自揣不如一只狗子!狗子尚能为主人守门,吾人一无所用,而犹腼颜于衣食,能无愧于心乎?!”(叶青眼《千江印月集》)

10月 湛山寺讲律结束。偕传贯法师一行,自青岛乘轮南返厦门。途经上海,缁素纷纷劝请李叔同改期南下。李叔同谓:“朽人行前言明讲律期满返回厦门,今若因难他去,将受闽南僧众极大之讥嫌!”返回厦门万石岩后,日军水陆进逼,缁素各方纷纷劝师内避,李叔同大义凛然,谓:“为护法故,甘愿不怕炮弹!”在禅房题额“殉教堂”。复写信函告各地缁素友人:谓“时事未平靖前,仍居厦门。倘值变乱,愿以身殉之。古人诗云:‘莫嫌老圃秋容淡,犹有黄花晚节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