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民国四年 乙丑)36岁

1915年(民国四年 乙丑)36岁

2月 在浙一师图工科任教图画、音乐,兼任初师部图画、音乐教职。在此前后,为应音乐教学之需,曾选曲填词配作大量乐歌。少数由李叔同撰词度曲。坚持“国学唱歌”宗旨。代表作当推《忆儿时》《送别》,词曲贴切,浑然一体,至今仍传唱于海内外,可谓历久不衰,在近代音乐史上享有地位。

5月16日 为欢迎南社柳亚子、高吹万、姚石子一行来杭,会同27名在杭社友,假杭州西泠印社举行南社临时雅集,吟诗唱和,凭吊冯小青墓。时适“能歌小青事”的京剧名伶冯春航与柳亚子在冯墓邂逅。冯在场听完各家吟咏冯诗,情有所寄,故请柳亚子为冯小青墓立碑题记。李叔同遂受柳亚子请,用魏碑手书《明女士广陵冯小青墓题记》。云:“冯郎春航,能歌小青影事者。顷来湖上,泛棹孤山,抚冢低回,题名而去。既与余邂逅,属为点染,以视后人。用缀数言,勒诸墓侧。民国四年夏五 吴江柳亚子题。”

6月 往游西湖。与北京高师校长陈宝泉(李叔同津门少时友人)在烟霞洞邂逅。目睹李叔同一改“昔日矜持之态”,陈“力约”李北上,出任北京高等师范艺术教职,殊不知李叔同已应江谦校长之请,允任南京高师下学期图画教职,故对陈宝泉之约“笑应”不答。待陈北返,李叔同便去信谢绝。并书赠填词《喝火令》留念。

9月2日 应江谦校长之聘,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图工专修科图画教职,并与杭、宁二校商定:每校轮流任教二周。从此每隔半月,得乘车往返宁、杭二地“千二百里”,铸成“一大苦事”。(李叔同《致刘质平信》)

9月3日 浙一师初师部学生刘质平,因病休学返回海宁家中,思想苦闷,难以排解。即复信劝慰云:“人生多艰,不如意事常八九,吾人于此当镇定精神。吾弟病中多暇,可取古人修养格言读之,胸中必另有一番世界。”

本年 美国旧金山举办“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向各国征求油画作品。即选出浙一师图画手工专修科学生吴梦非等油画多幅,送往旧金山筹备机构预选。由于筹备当局歧视,致使浙一师选送油画全部落选退回。消息传来,学生情绪低落,李叔同劝慰云:“不必气馁!我们的艺术百年以后自会有人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