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民国十八年 己巳)50岁
1月10日(农历十一月三十日) 在上海闸北居士林,会同李圆净、丰子恺编辑《护生画集》完稿。并撰书《题赞》付印云:“李、丰二居士,发愿流布《护生画集》,盖以艺术作方便,人道主义为宗旨。每画一叶,附白话诗。选录古诗者十七首,余皆贤瓶闲道人(弘一别署)补题。为书二偈,以为回向:我依画意,为白话诗。意在导俗,不尚文词。普愿众生,承斯功德。同发菩提,往生乐国。”
约1月11—13日(十二月初一—初三) 随同尤惜阴、谢国梁居士,自上海登轮,踏上东南亚弘法之旅。船到厦门,登岸得善友陈敬贤(东南亚华侨领袖陈嘉庚胞弟,厦门大学二校主)接待:于“集友行”吃过午饭,介绍李叔同去五老峰参访南普陀寺。会晤代理方丈性愿法师。经诸法师劝说挽留,决定留居南普陀寺,放弃东南亚弘法原订计划。
4月下旬 偕南闽新识善友苏慧仁,自泉州乘轮北返温州庆福寺。途经福州,往游鼓山涌泉寺,于藏经阁发现《法华》《楞严》《永嘉集》等楷字方册,书法足与唐宋媲美;又发现清为霖禅师“古版”要著《华严疏论纂要》,“叹为希有”!乃劝苏居士施资,倡缘刊布二十五部(每部四十八册)。
10月22日(农历九月二十日,五旬诞辰) 接受夏丐尊提议:由夏具体筹办,会同浙一师友生,于上虞晚晴山房欢度五旬寿辰。刘质平以兼任新华艺专、上海美专、宁波四中三校音乐教职贺师;李鸿梁奉上新绘《千手观音佛像》贺师;丰子恺以开明书店所刊《护生画集》贺师。为答谢夏丐尊盛情,李叔同手书唐李商隐诗句字幅:“天意怜幽草,人间爱晚晴。”后返温州准备游闽。
11月上旬 赴沪乘船二下厦门。行前去功德林出席夏丐尊举办的素筵。席间获识日本书商内山完造。遂以“怕留在中国不能长久保存,不如送到日本去”为由,托内山向日方赠律学著作《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一百余部,赠倡刊佛典《华严疏论纂要》十二部。后抵达厦门南普陀寺。李叔同应院长常惺法师之请,协助闽南佛学院整顿僧教育:学僧猛增两倍多,日常教学已非原貌。拟请李叔同为全院学僧讲开示;殊不料李叔同当众磨墨,挥毫撰书《悲智颂》,劝勉学僧争做悲智俱足的菩萨。内云:“有悲无智,是曰凡夫。悲智俱足,乃名菩萨。智慧之基,曰戒曰定。如是三学,次第应修。具修一切,难行苦行。是为成就,菩萨之道。我与仁等,多生同行。今得集会,生大欢喜。”李叔同的“不言之教”,果然收到效果。
11月下旬 夏丐尊将李叔同出家前付赠、原存杭州弯井巷“小梅花屋”之数千幅临古碑帖字幅,选辑《李息翁临古法书》一册,交付上海开明书店付印。李叔同应请序云:“夫耽乐书术,增长放逸,佛所深诫。然研习者能尽其美,以是书写佛典,流传于世。令诸众生欢喜受持,自利利他,同趣佛道,非无益矣。”表达了要用书法传道,昌明佛法的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