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倡导国学唱歌

(二)积极倡导国学唱歌

基于上述见解,李叔同编制乐歌,倡导国学唱歌,注重词章之学,提倡用五线谱唱歌。其乐歌可以《祖国歌》《国学唱歌集》《隋堤柳》《我的国》《春游》为代表。

《祖国歌》:1905年3月,李叔同在沪学会补习科开设乐歌课,聘沈心工来校授课。通过现场观摩交流,李叔同发现中国乐歌皆用西洋曲调填词,词曲往往不切,推广传唱受到影响。因此本人主授乐歌时,李叔同试将中国民间曲调《老六板》减慢为四四拍,配入歌词。由于词曲贴切,曲调又富有民族特色,且主题鲜明——歌唱“国是世界最古国,民是世界大国民”。因而一经教唱,它便由沪学会传遍沪上,传遍全国,开创了选用民族曲调配制乐歌的成功先例,李叔同也一跃而为与沈心工齐名的乐歌音乐家。丰子恺为此作了评价,指出李叔同“取民间旋律来制作爱国歌”实乃“大胆的创举”:“曲调合乎中国人胃口,具有中国的民族性。”此举“可说是提倡民族音乐的最早的先声”(丰子恺《李叔同先生的〈祖国歌〉》)。

上下数千年,一脉延,

文明莫与肩。

纵横数千里,膏腴地,

独享天然利。

国是世界最古国,

民是世界大国民。

呜呼大国民!

呜呼唯我大国民!

幸生珍世界,

琳琅十倍增声价。

我将骑狮越昆仑,

驾鹤飞渡太平洋。

谁与我仗剑挥刀?

呜呼大国民,

谁与我鼓吹庆升平。

《国学唱歌集》:为配合国内乐歌运动,1905年5月,李叔同将沪学会乐歌课所编教材编成歌集,交上海中新书局出版。内收乐歌21首。在序言中,李叔同表明了编配乐歌的主张——注重民族音调,注重词章之学,倡导国学唱歌:

“乐经云亡,诗教式微,道德沦丧,精力爨摧。三稔以还,沈子心工、曾子志忞,绍介西乐于我乐界,识者称道毋稍衰。顾歌集甄录,佥出近人撰著,古义微言,匪所加意。余心恫焉,商量旧学,缀集兹册:上溯古毛诗,下逮昆山曲,靡不鲤理而会粹之。或谱以新声,或仍其古调,颜曰《国学唱歌集》。”

歌集亦兼收李叔同自作歌词。如乐歌《喝火令》,歌词写得十分别致,在感慨声中,提请同胞记住家国之痛,不忘列强瓜分中国:

故国今谁主?

胡天日已西。

朝朝暮暮笑迷迷,

记否天津桥上杜鹃啼?

记否杜鹃声里几色顺民旗?

《隋堤柳》:1906年1月选曲填词于东京。刊次月李叔同在东京主编的《音乐小杂志》。原曲为美国近代作曲家哈里·达克雷(Harry Dacre)作曲的圆舞曲歌曲Daisy Bell。李叔同在附言中说:此歌“别有枨触,走笔成之,吭声发响,其音苍凉”。全曲在轻盈起伏的圆舞曲旋律中,运用节奏、力度的变化,诉说自己在异国惊闻“庭院笙歌”时的感慨之情:

甚西风吹醒隋堤衰柳,江山非旧。

只风景依稀凄凉时候。

零星旧梦半沉浮,

说阅尽兴亡,遮难回首。

昔日珠帘锦幕,

有淡烟一抹,纤月盈钩。

剩水残山故国秋。

知否,知否,

眼底离离麦秀?

说甚无情,情丝踠到心头。

杜鹃啼血哭神州,

海棠有泪伤秋瘦,

深愁浅愁难消受,

谁家庭院笙歌又!

《我的国》:1906年1月选曲填词于东京。刊次月李叔同在东京主编的《音乐小杂志》。原曲本为日本音乐家铃木米次郎(1868—1940)1904年5月在东京清国留学生会馆举办“亚雅音乐会”时授课教材。后以爱国歌曲流传于海内外,曾被收入各种唱歌集。全曲采用四四拍,宽广豪迈的曲调,高歌“二十世纪谁称雄?请看赫赫神明种”!

东海东,波涛万丈红。

朝日丽天,云霞齐捧,

五洲惟我中央中。

二十世纪谁称雄?

请看赫赫神明种。

我的国万岁!万岁!万万岁!

昆仑峰,缥缈千寻耸。

明月天心,众星环拱,

五洲惟我中央中。

二十世纪谁称雄?

请看赫赫神明种。

我的国万岁!万岁!万万岁!

《春游》:1913年春作于杭州浙一师,刊同年6月李叔同在浙一师主编的校刊《白阳》。这是中国近代第一首合唱曲。全曲采用六八拍,合唱配以主三和弦与属七和弦,以轻盈舒展的主部旋律,塑造出一幅春回大地、人们争相春游的群像。

春风吹面薄于纱,

春人妆朿淡于画。

游春人在画中行,

万花飞舞春人下。

梨花淡白菜花黄,

柳花委地芥花香。

莺啼陌上人归去

花外疏钟送夕阳。

李叔同在中国近代音乐启蒙运动中的贡献,业已被中国台湾音乐学家许常惠先生载入《中国近代音乐史略》。他在书中指出:李叔同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最早的人物”之一,也是“最先接受西洋音乐的中国人,是以五线谱作曲的先驱者——在当时中国已是开天辟地的人物。”结合他在中国近代艺术的多方面贡献,无可讳言,李叔同无疑是中国近代艺术的“先驱者、开拓者、播种者”——“中国近代艺术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