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 丙午)27岁
2月23日 在东京独力编刊《音乐小杂志》。兼收音乐、诗词、杂感、绘画。为配合国内乐歌运动,设“教育唱歌”栏,发表乐歌新作《我的国》《隋堤柳》《春郊赛跑》,主题多“蹈励民气”,宣扬爱国主义;发表木炭画《乐圣比独芬像》、评传《乐圣比独芬传》(据日本石原小三郎专著改写)。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本音乐期刊,由东京三光堂印刷,交寄上海尤惜阴代办发行。预定“期年二册,春秋刊行”,实际仅发行创刊号一册。
同日 发表杂感《呜呼!词章》。指出“日本作歌大家大半善唐诗”。日本乐歌“词意袭用我古诗者约十之八九”。抱憾国人“轻视”词章之学,致及“西学输入,词章名辞几有消灭之势”。因此,不学之徒“迨见日本唱歌,反啧啧称其理想之奇妙。凡吾古诗之唾余皆认为岛夷所固有”。评论此举“既齿冷于大雅,亦贻笑于外人矣”。刊同日东京《音乐小杂志》。
7月1日 加盟日本汉诗社团“随鸥吟社”。(1904年,由大久保湘南、森槐南等汉诗人创办于东京)并以中国诗人“李哀”为名,赴东京偕乐园出席随鸥吟社举办之“东京十大名士追荐大会”。当庭赋咏《东京十大名土追荐会即席赋诗》,表明对中国传统诗词落寞的感慨与期盼。云:“故国荒凉剧可哀,千年旧学半尘埃。沉沉风雨鸡鸣夜,可有男儿奋袂来。”
8月 报考东京美校毕,返回天津探亲。归途赋诗填词多首,主题皆怀乡、愤世、忧国、忧民。如《七律·醉时》云:“醉时歌哭醒时迷,天津桥上杜鹃啼;梦里家山渺何处?沉沉风雨暮天西。”如填词《喝火令》“哀国民之心已死”云:“洛阳儿女学琵琶,不管冬青一树属谁家。不管冬青树底影事一些些。”
9月29日 以中国自费留学生李岸为名,考入正木青彦主持之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科。先后师从长原孝太郎、小林万兵、和田英作、黑田青辉学习西洋画。今存木炭画《少女》,即为彼时木炭写生课处女作。
冬季 与曾存吴、黄辅周等在东京发起成立“春柳社演艺部”。时值日本新派剧、浪人戏时兴,适留日同窗曾存吴正与日本新派剧名流藤泽浅二郎交游。即与曾前往观摩恳谈,从中发现新派剧表演之潜在功能,可借鉴西方文明唤醒国人奋起。遂拟订《春柳社演艺部专章》,率先组团春柳社探索中国新剧表演艺术。这是成立最早的中国近代话剧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