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歌曲集·序言

李叔同歌曲集·序言[1]

丰子恺

北京音乐出版社为了纪念最初介绍西洋音乐到中国来的李叔同先生,嘱我选编一册李先生的歌集,我欣然应命,就在大暑中完成了这工作。

我选编这歌曲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存世纪初的中国音乐文献,不是专为供给青少年的唱歌材料,因为集子所载歌曲,有一部分是不宜给青少年唱的。

在旧时代,文艺界普遍存在着消极的悲观的情绪。李先生在晚清的黑暗时代,所以,他的歌曲中有几首含有感伤的超现实的出世的情绪(例如,《悲秋》《长逝》等),是现代青少年所不宜歌唱的,只能当作过去时代的音乐文献来保存。然而也有积极的乐观的愉快的歌曲(例如,《大中华》《春游》《春景》《冬》《秋夕》《送出师西征》《西湖》《采莲》等),适于作为学校唱歌教材。

李先生曾经在东京研究音乐多年,主要的是钢琴音乐。二十年代,我在杭州第一师范从李先生学习音乐的时候,曾经听他弹奏过自己作曲的奏鸣曲,然而,那时候他已经不以钢琴家自任,而全心全意地当师范学校音乐教师,所以不再继续研究钢琴,而专心于谱制作为教材的歌曲。这本集子所收的,便是他当时教材的一部分。换言之,便是他教我唱的歌曲。这里面,包括他的作曲、选曲[所选的大多是西洋人的作曲。第一首《大中华》,我记得是培利宜(Bellini)作的曲。其余的我记不清楚,手头也无书可查,所以暂时不标作曲者姓名]、作词、配词。然而,他的作曲不多,大多数是作词或选曲配词。这里所收的,绝大部分是从我三十年前所编的《中文名歌五十曲》(开明版)中选出来的。

此外,李先生还谱制了不少歌曲,但事隔多年又曾经战乱,学生们所保存的讲义都已散佚,难于搜集。此次我编这歌集,曾发许多信向当年的老同学征求讲义,然而一无所得。只有吴梦非兄帮助我在《中文名歌五十曲》中改正了几点错误。我记得梦非兄也记得,李先生作曲作词的还有一首叫作《隋堤柳》,末了一句是“谁家庭院笙歌又”。然而遍求不得全曲,无法选入,诚为憾事!希望将来能够找到并补入。

音乐出版社要我照《中文名歌五十曲》一样,作补白画并手写歌词,我都乐意。但这些画是“补白”,是装饰的,不是替歌曲作插画,所以《悲秋》的补白画并不悲哀,《长逝》的补白画并不感伤。

本书所得稿酬,将全部用在纪念李叔同先生的建筑物上。

一九五七年八月十四日记于上海

[1]本文原载1958年1月北京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李叔同歌曲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