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唱歌集·序

国学唱歌集·序[1]

乐经云亡,诗教式微,道德沦丧,精力爨摧。三稔以还,沈子心工[2]、曾子志忞[3],绍介西乐于我乐界,识者称道毋稍衰。

顾歌集甄录,佥出近人撰著,古义微言,匪所加意。余心恫焉,商量旧学,缀集兹册:上溯古毛诗,下逮昆山曲,靡不鲤理而会粹之。或谱以新声,或仍其古调,颜曰《国学唱歌集》。区类为五:

毛诗三百,老唱歌集,数典忘祖,可为于邑。“扬葩”第一。

风雅不作,齐竽竞喧,高矩遗我,厥唯楚骚。“翼骚”第二。

五言七言,滥觞汉魏,瑰伟卓绝,正声罔愧。“修诗”第三。

词托此兴,权舆古诗,楚雨含情,大道在兹。“摛词”第四。

余生也晚,古乐靡闻,夫唯大雅,卓彼西昆。“登昆”第五。

按:1905年春作于上海南市沪学会。辑同年5月由李叔同初编、上海中新书局出版的《国学唱歌集》。

[1]《国学唱歌集》,系李叔同为倡导“国学唱歌”而编的歌曲集。共收乐歌21首。原为李叔同任教沪学会补习科乐歌课教材。大多为选曲配词,少数为选曲填词。1905年5月由上海中新书局初版。翌年2月,李叔同发现此歌集存在不足,即在东京致函上海友人尤惜阴(1873—1957,江苏无锡人),要求书局“毋再发售,毁版以谢吾过”。(李叔同《昨非录》)

[2]沈心工(1870—1947),上海人,中国近代乐歌音乐家。为李叔同早期学习西洋音乐启蒙老师。1896年考入南洋公学师范院。1901年毕业,任教母校附小。1902年4月,赴东京弘文书院进修。11月,在东京留学生会馆举办音乐讲习会,请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米次郎(1868—1940)讲授乐歌。写下乐歌处女作《男儿第一志气高》(又名《兵操》)。1903年,回到南洋公学附小任教。开设“唱歌”课,开创了中国学堂教唱乐歌的新风气。1907年,出版《学校唱歌集》三册,成为各地学堂唱歌教本。

[3]曾志忞(1879—1929),上海人,中国近代乐歌音乐家、西洋音乐理论家。1901年抵达东京,入早稻田大学主修法律。1903年转入东京音乐学校专修音乐。遂在东京留学生创编的《江苏杂志》等发表《唱歌教授法》《乐理大意》《音乐教育论》《和声略意》等音乐论述,在东京出版《学校唱歌集》、译著《乐典教科书》等。1908年学成归来。创办上海贫儿院,内设音乐部,成立少儿管弦乐队,自任指挥。1914年停办。